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洞悉全球經濟危機的真相

http://www.CRNTT.com   2012-10-20 09:27:16  


  中評社北京10月20日訊/近年來,世界越來越不安穩,經濟危機此起彼伏,環境危機加速惡化。經濟上,發達國家債台高築舉步維艱,美歐金融、債務危機輪番上演,失業率大幅攀升,發展中國家則通脹肆虐和結構性產能過剩畸形並存,全球貧富分化現象不斷加劇。環境的迅速惡化更是有目共睹。2009年,瑞典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匯聚了全球頂尖專家組成的28人研究小組,經研究後認為地球生態系統已經逼近或者達到了其確定的9個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的“地球生命支持系統”的臨界點。2010年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了《地球生命力報告》,該報告中以衡量地球2500多個物種近8000個種群的健康狀況的地球生命力指數,自1970年以來下降了30%,在情況最嚴重的熱帶地區,則在不到40年內降低了60%。霍金也做出預言,他說人類使用地球有限資源的程度正以指數方式增加,由於人類基因中攜帶的“自私、貪婪”的遺傳密碼,人類對於地球的掠奪日盛,資源正在一點點耗盡,地球將會面臨毀滅。其他無數的事實見證著地球生態的迅速惡化:氣候變暖、大氣污染、水質和土壤惡化、臭氧層破壞、物種滅絕及異常氣象頻繁等等。
  
  您是否也曾疑惑過,節約本來意味著節省地球資源,減少浪費,是件好事,但是經濟學家和政治家們卻總在大力提倡消費,促進“經濟增長”,某些國家明顯透支過度債台高築,卻仍在鼓勵消費,甚至大力刺激消費以拉動“經濟增長”,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在面對人類生死存亡的重大決策關口,各方仍在推諉扯皮,推卸責任,因為要照顧本國的“經濟增長”。經濟增長究竟是為了什麼,可以讓人類不惜冒著毀滅地球葬送未來的風險?

  人類出現這些系統問題的根源究竟在哪裡?經濟危機是否真如經濟學家們所言的是一種周期性的必然現象,後續又會如何發展?經濟危機和環境危機有何相關性?最關鍵的是人類能否找到一個根本方案來徹底扭轉這一慢性自殺的趨勢?這些都將在本文中找到答案。

  有很多專家學者都將經濟金融危機和環境危機歸結為人性的自私自利。如果僅僅是這句話,那只是正確的廢話,因為人類幾乎所有的問題和衝突都有利己本性的因子(這裡用“利己”代替“自私自利”更為貼切)。因此問題的關鍵在於找出人類的利己本性在哪個環節,並且如何造成系統性的經濟危機和環境危機,只有認識正確了,並且形成共識,才可能制定出正確的方案來消除這一漏洞,否則只能是瞎打亂撞,越治越重。

  一、人類的利己本性

  首先我們需要深入分析人類的“利已本性”,我把它描述成:人類以對自己更有利來做出行為決策。如果您對人類利己本性深有了解,可以略過本節。

  人類的本性是利己的嗎?答案是肯定的。人首先是種動物,在物競天擇的生存環境中,“利己本性”是生存的必要前提。假設沒有利己本性,那麼在生存競爭中,早就被有利己本性的淘汰掉了,人類這個高級物種就不可能在幾百萬年的進化中延續至今。“利己本性”又是如何解釋好人好事呢?那是因為人類已經不是純物質的動物,他們還有精神需求,每個人在他所處環境及所受教育當中,會產生或高或低的精神需求,對於好人來說,做好事被認為是個人價值的體現,是一種滿足,一種收獲,也是一種精神上的“利己”,對於極少數擁有極高精神追求的人來說,有些精神的價值甚至可以付出生命的成本,但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做好事的價值有限。

  利己有三種形態:利人利己、損人利己和不損人也不利人的利己。也就是說人在做出利己決策的事情,對社會對他人可以有好的影響、壞的影響以及沒有影響三種。比如:人一般都有發財致富的“利己”想法,正常他會通過勞動生產,為社會創造財富來讓自己富有,在法治社會,這種對社會有正面影響的“利人利己”是一種常態,而通過不法手段來撈錢的“損人利己”行為,則必須由各種制度、法律和規章來懲罰約束它。

  “理性經濟人”假設是研究人類經濟行為的基本前提,也是市場經濟之所以成功運作的基礎,它的內涵其實就是人類的利己本性。中國“史聖”司馬遷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內含的亦是人類的利己本性。偉大著作《國富論》作者亞當•斯密明確指出,“人類是利己的動物,人類的利己才是積累國家財富的源泉,而且,在市場中保障自由的競爭才能保證國家財富的最大化”。當然,“人類的利己才是積累國家財富的源泉”這句話中的“利己”指的是利人利己的那種形態,在法治社會的自由競爭當中,人要想合法地達到利己的目的,必須勞動並為社會創造財富才能實現這一目標,他自覺不自覺地為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

  因此,“利己”做為人類的一種本能,它有著正反兩方面的巨大作用,並不只是我們潛意識裡想象的那樣邪惡。就象水的作用一樣,它是生命的基本要素,但若不做好控制,洪水或海嘯亦會帶來災難。同樣的,利己本性,若約束引導得好,它會是“利人利己”,是社會財富之母和人類創造力的源泉。而若沒有加以約束,被通過損人來利己,則同樣會帶來災難。

  舉個“利人利己”應用的簡單例子----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08年金融危機以後,世界存在著不少反市場的聲音,這是歷史倒退。計劃經濟為什麼不可能成功,因為它違背了人類的“利己本性”,把利己本性給人類帶來的積極性創造性完全扼殺。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幹得好不好沒有太大區別,利己本性決定了誰也不會為集體過多付出,而那些想多付出勞動為自己其實也為社會創造財富的行為反要被追究,這種限制人類生產勞動的制度它怎麼可能帶來生產力的發展呢?市場經濟則把“利人利己”給人類帶來的創造性給完全釋放,為自己合法掙錢即是為社會創造財富,經濟焉有不發展的道理?朝鮮和韓國是這兩種經濟制度的典型代表,二戰結束時,朝鮮和韓國的經濟水平基本上是一樣的,戰後至今短短幾十年,韓國人均國民收入達到了朝鮮的19倍(韓國統計廳發表的2010年數據),這是個懸殊的對比,兩種經濟制度下的勞動生產率完全不在一個級別。而八十年代以後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迅速發展,市場化改革促使勞動生產率飈升正是核心原因,其他諸如勞動人口增長因素等僅是次要原因。

  因此,就像發生洪災我們不應該責怪水,而是要反省為什麼沒有築堤壩挖河渠來約束引導好它。同樣人類利己本性造成了災難,我們歸咎於與生俱來的利己本性毫無意義,而應該反省為什麼沒有設計好制度去約束引導它,防止它朝著“損人利己”方向發展,引導它朝著“利人利己”的方向發展。

  可以說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也是一部對人類“利己本性”約束引導的制度設計史,人類的各種制度、法律、規章和遊戲規則的意義就在於此。而經濟危機和環境危機,正是人類設計的制度不夠科學不夠完善,沒有做到約束“利己本性”來防止“損人利己”的結果。本文後面將深入分析,人類在哪些重要環節的制度漏洞,才導致這種系統性的經濟危機和環境危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