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歷史話題:馬克思是怎麼評價太平軍的

http://www.CRNTT.com   2012-11-10 09:17:13  


  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訊/在極左思潮影響下,太平天國運動被粉飾為一場“反帝反封建”革命行動,這嚴重背離史實。馬克思在《中國紀事》中說:太平軍就是中國人的幻想所描繪的那個魔鬼的化身,只有在中國才有這類魔鬼……人民網日前登載呂崢文章“馬克思是怎麼評價太平軍的”:

  160年前,1851年的1月1日,拜上帝會眾首領為洪秀全38歲的生日祝壽。這一天,在廣西金田村的地主韋昌輝家里,洪秀全宣稱本日為“太平天國元年”。兩天後,洪秀全發布檄文,拜上帝會的所有成員蓄發易服,頭裹紅巾,從東山大湟江口出發,開始了一場規模空前的“農民”戰爭,史稱“金田起義”。從此,“太平軍”這個馬克思眼中的“魔鬼的化身”,開始了它征戰東南、封土稱皇的行程,其荒誕不經與倒行逆施,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奇觀。

屢試不第的洪秀全創造“獨尊上帝”的學說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廣州的街道上,一個在嶺南人群中顯得鶴立雞群的男子(約1.78米)正盯著國子監外張貼的榜文,蠟黃的臉上堆滿了陰鬱。

  這個凸顴凹目的30歲男子就是洪秀全。

  1814年1月1日,洪秀全出生在廣州花縣,本名洪火秀,兄弟姐妹五人,他排行第四。由於兒時聰穎好學,洪秀全深得其父洪鏡揚喜愛,七歲即被送入私塾念書。

  自道光九年開始,16歲的洪秀全就接連應試,夢想著一天能“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然而現實極其殘酷,經歷了道光十六年、十七年的連續失敗,一直到道光二十三年,前後應試四次。15年間終日苦讀,卻屢敗屢試,屢試屢敗。一股怨毒之火,逐漸在胸中升騰。

  第四次落第後,洪秀全怒火攻心,咬牙切齒,如瘋似狂。回到家,他終日困獸般地在院子里疾行狂走,口中念叨不停:“再不考清朝試,再不穿清朝服,老子以後要自己開科取士!”狂怒之下,他手持鋤頭,把家中所供的孔聖人牌位砸得稀爛。

  誰也沒料到,這個花縣的落第青年,日後竟成為挖開清朝第一鍁墓土的人。

  其實早在道光十六年,洪秀全第二次赴廣州趕考時,他人生的轉折點就已經出現。一日閑逛,洪秀全在龍藏街的貢院門前得到一份免費派發的小册子《勸世良言》,作者是基督教徒梁發。

  梁發是廣東高明縣一個普通的雕版印刷工人,略識文字。1811年,他收受了英國傳教士馬禮遜數兩銀子,冒險替他刻印中文版的《聖經》,這在當時是殺頭之罪。

  馬禮遜是個有冒險精神的基督教傳教士。在他的勸誘和啟發下,1823年,梁發成為中國第一個“華人牧師”。從那時起,梁發再也不用揮汗如雨地搬雕版印東西,而是穿上半土不洋的衣服,暗中宣教,並從倫敦新教教會支領薪水。1832年,梁發寫成《勸世良言》,由其恩師馬禮遜親自審核出版,署名“學善者”。

  《勸世良言》其實就是《聖經》的“編寫本”。一半引原文,一半為梁發發揮。梁發所引原文大約只有新、舊約全書的九分之一,删掉了原書類似神話的故事情節,保留基督教的基本教義。《勸世良言》中沒有絲毫“革命”的意思,主要鼓勵讀者信仰上帝,順從基督,安貧樂道,戒殺戒貪,並宣稱天國在來世,死後能永生。書中唯一稍顯激烈的,是對佛教和道教的批判,對儒教也略有微詞,其他方面沒有什麼“火藥味”。而日後洪秀全斷章取義,逢佛滅佛,遇廟拆廟,焚燒經籍,這是與《勸世良言》的宗旨背道而馳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