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羅天昊:深圳未來在大陸不在香港

http://www.CRNTT.com   2012-11-30 10:24:48  


 
深圳的希望在廣闊內陸

  從全國棋局而言,深圳向產業鏈的高端進發,出路亦不在本土,也不在香港,而在廣闊的大陸。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是東南沿海發達,而中部和西部相對落後。在中國的改革設計中,以先富帶動後富的策略,既造就了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角等發達地區的起飛,亦直接導致了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天傾地陷,根源於此。

  共同富裕,在社會領域的要義是各個階層共享改革成果,但是,就中國的區域經濟戰略而言,共同富裕,與中國區域發展的均衡戰略命同一線。改革前30年,中國實現的是率先發展沿海的戰略,是為鼓勵先富。而未來,在後3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內,中國將更多致力於中西部的發展,最終實現中國的整體性飛騰。

  在此過程中,產業轉移被賦予了中國從先富到共富轉變的戰略使命。

  目前,由於中國遼闊的疆域,以及豐富而多元的產業結構,中國的產業轉移是從三層面進行的。

  最為直觀的產業轉移,是從沿海區域向中西部區域的轉移,如,江西如安徽成為長三角的產業轉移,湖南與江西,廣州承接珠三角的產業轉移,河北等地承接來自環渤海三角的產業轉移。

  前年,皖江城市帶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先後被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在批覆時間上,兩大戰略區僅相差一個月,而且完全同日,引起了廣泛的聯想。

  皖江,鄱陽湖,一個是安徽的精華,一個是江西的靈魂。在未來承接長三角的產業轉移方面,將不可避免地短兵相接,掀起“江湖之爭”。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因為保護生態,必然有所犧牲,在有限發展領域內,成非常之事,必須非常之機,鄱陽湖的未來,需要出奇制勝。而皖江城市帶,其顧名思義,即要大規模城市化,工業化。兩者雖是都是要實現飛躍,但是卻並不同途。

  第二個層面的產業轉移,是在同一個經濟區內,發達區域向後發區域的轉移,最典型的就是廣東省內的珠三角向非珠三角區域的轉移。一直以來,珠三角的發展與廣東其它區域的發展差距巨大。廣東的協同發展,已經顯得非常緊迫,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的壓力下,珠三角城市普遍發展緩慢,產業升級難以完成,戰略腹地受限,這個時候,珠三角向非珠三角地域的產業轉移,已成必然之勢。

  在珠三角的三個角地,東角河源,北角韶關和西角湛江, 被形象地稱為“珠三角的三角”,這個三角是承接珠三角產業的首要之地,而其普遍的崛起,幾乎相當於廣東的整體崛起。

  這幾個三角地又各有特色。河源因為是廣東的水源地,發展傳統工業受限,因此其承接的產業轉移,主要來自深圳的高新技術;韶關因為有重工業基礎,因此其承接的產業轉移,主要是來自東莞和廣州的輕工業,以此中和輕重工業比重;而湛江則因為是南方大港,主要吸引大型重化工業,發展臨港工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