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正在下沉的上海

http://www.CRNTT.com   2012-12-10 14:55:27  


 
  事實上,大片華北、華東地區至今面臨相同的問題。由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完成的《華北平原底下水可持續利用能力》項目研究顯示,華北平原淺層地下水每年超采26.4億立方米,深層地下水每年超采12.4億立方米,華北平原已形成由冀棗衡漏鬥、滄州漏鬥和德州漏鬥組成的環渤海複合大漏鬥,約7.2萬平方公里。

  而地面沉降將招致數額巨大的經濟損失。2002年,張維然團隊和上海地質調查研究院曾對之做過細致的分析。據介紹,1921-2010年間,上海地面沉降造成了十幾個類別的損失,總計2943億元,如果考慮通貨膨脹因素,數值更大。

  為了防治沉降,1965年以後,上海市開始採取壓縮地下水開採以及開展人工回灌地下水等措施。張維然發現,在上述措施出台之前,1921-1964年,上海每年的平均沉降量為27.93毫米,而在這之後,1965年—2001年,這一數值明顯下降,回落至6.19毫米。

  與此同時,按照過去的沉降速率,張維然推算得出,若不加防治,1965-2001年,上海地面可能會下沉1370毫米之多,而目前,實際的沉降量為220.96毫米,不足前者的1/5。

  “所謂人工回灌,其實就是向地下注水,這是目前世界上防治地面沉降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環境研究所副所長劉金寶告訴記者,一次回灌試驗結束後,最遠的監測點的地面回彈了1.5毫米。

  “對於上海來說,回灌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但由於地質構造不同,其他地區不一定也能取得相同的效果。”2005年回國以前,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工學院土木工程系主任沈水龍在日本從事地面沉降研究,而當時,日本不少地方遇到的難題就是地下水無法回灌。故而,這個藥方是否適用於其他下沉的城市還有待進一步的實踐。

高層建築可能並非主因

  儘管沉降速率已大大減小,但上海仍在下沉,而且情況正變得複雜。

  事實上,得益於防治得當,上世紀80年代,上海地面已基本停止下沉,甚至有了一些反彈。但到90年代,隨著上海越來越“高”,地面沉降重新加速,不過,與五六十年代相比,沉降量小得多。

  “1966-2011年下降的29厘米中,有一大部分沉降發生於最近20年。”沈水龍對時代周報表示。

  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上海市累計地面沉降量大於50毫米的範圍達到162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區與近郊區形成若干個地面沉降次中心,出現平均累計沉降量普遍大於0.6米、最大累計沉降量接近3米的窪地。而虹橋、三林、張江等地區的局部甚至形成了年均沉降量超過30毫米的沉降中心。

  在11月20日召開的上海市人大常委議上,有關方面解釋,上海年地下水開採與回灌在總量上已基本實現動態平衡。但隨著城市高層、超高層建築不斷興建,大規模深基坑降排水已成影響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