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魂兮歸來 仁安羌老兵回家

http://www.CRNTT.com   2013-01-30 12:35:53  


2013年1月19日,中國遠征軍仁安羌之戰陣亡將士靈位超度法事現場,氛圍感人,聞訊趕來的遠征軍後人禁不住熱淚盈眶。(時代周報記者 姬東 攝)
 
  “我的團長我的團”

  “走啊,我帶你們回家!”

  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團長龍文章對手下弟兄們說。

  這也是已故湖南籍抗戰將領劉放吾的願望。這位原中國遠征軍新38師113團上校團長曾經努力想把自己的子弟兵帶回家鄉,但慘烈的緬甸戰場卻讓他的很多兄弟永遠長眠在了異國他鄉。

  1941年底,中英結成軍事同盟。為支援英軍在滇緬(時為英殖民地)抗擊日本法西斯、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尤其是抗戰“生命線”滇緬公路,中國組建遠征軍,並於1942年3月開始陸續開赴緬甸戰場參戰。

  4月7日,日軍常勝軍33師團制定周密作戰計劃,對仁安羌以南的馬圭發起進攻,企圖攻占緬甸的重要產油區仁安羌油田,並殲滅西線英軍主力。

  14日,包括英緬軍第1師在內的三支英軍部隊放棄馬圭外圍防線,向北撤退。

  17日,英緬軍第1師主力被日軍阻截在仁安羌拼墻河南岸,陷入重圍,糧盡水絕,彈藥奇缺。劉放吾奉命率113團於當日傍晚抵達拼墻河北岸,連夜指揮部隊與日軍展開激戰,次日肅清敵軍。

  19日的渡河攻擊戰更加慘烈,中日雙方軍隊近乎肉搏,陣地三度易手,到處屍山血海。至午後,日軍終於被擊潰。

  據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檔案戰報記載,仁安羌之戰,113團共斃敵700餘人,解救英緬軍第1師7000餘人,英軍俘虜及美傳教士、隨軍記者等500餘人,被譽為“東方敦刻爾克大撤退”。

  而113團自己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全團800多人,陣亡204人,傷亡總計500多人,其中三營營長張琦為犧牲的最高軍官。

  仁安羌戰役是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第一次主動出擊的大勝仗。中國軍隊以少勝多、以寡救眾,不僅挫敗了日軍在仁安羌油田被破壞前攻占油田的戰略意圖,打破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不可戰勝”的神話,也大大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戰信心。

  而被解救出來的英軍,後來成為日本歷史上在陸戰中遭到“最慘重失敗的”一次戰役—英帕爾戰役的主力。

  仁安羌捷報傳來,“陪都”重慶處處張燈結彩,百姓燃放鞭炮慶祝。

  英倫三島為之震驚,各反法西斯同盟國予以讚揚和表彰。而僅僅在三個月前,傲慢的英國人還對中國盟友嚴重缺乏信任,一再推諉阻撓,拒遠征軍於中緬邊境。

  此後數十年,由於種種原因,仁安羌戰役逐漸淡出國人的記憶。而在那場戰鬥中陣亡的將士,屍骨無還,甚至連名字也鮮為人知。

  戰時急於撤退、轉移,犧牲者或被草草掩埋,或暴屍荒野。有史記載的,只有張琦的遺體被帶走。不過途中由於天氣炎熱,遺體無法保存,最後無奈採取了江葬。

  張琦的女兒張錦蘭一直渴望能在有生之年到父親江葬的地方祭拜一下,終未能成行。張琦的孫女此次聽聞仁安羌陣亡將士靈位回歸祖國,失聲痛哭。原定1月19日在羅漢寺的靈位超度儀式她要到場,卻因家人身體不適遺憾錯過。

  目前大陸關於仁安羌戰役的唯一一份原始檔案保存在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台灣方面,由於1955年原新38師師長孫立人的“兵變”案,關於新38師和後來的新一軍的相關資料大多被當局查禁、銷毀。

  2010年,舒宏艦到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查詢,關於中國遠征軍滇緬印作戰的史料非常有限,提到將士名字的更少。並且,經過仔細核對,他發現由於統計錯誤,仁安羌戰役陣亡將士實為202人,而非204人。

  陣亡將士中,目前能查到並且確認姓名的只有五位,他們是:張琦、顧紀常、李耀林、歐陽章和歐陽美福。

  古來征戰幾人回。

  “他常說‘我把家鄉子弟帶出去,沒帶回來’。”2013年1月13日的仁安羌大捷紀念碑落成儀式上,劉放吾之女劉偉華女士追憶父親。

  這成為劉放吾心中永遠的痛,晚年每念及此,鬱鬱不已,無限悲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