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供給決定中國經濟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3-04-03 08:40:00  


 
  第二,通脹趨於收斂。

  在一個需求較弱的經濟里,通脹峰值大為降低。通常,農產品價格成為通脹上升導火索 ,但指望消費品價格全面上升,需求配合是關鍵。從歷史通脹周期看,需求越強勁,通脹周期峰值越高,反之則反成立。本輪經濟周期需求變弱,情景大致類似於2001年。2011年中國通脹峰值為1.8%,最大波幅3.6%,簡單推斷,下一個通脹周期的峰值可能會在5%~6%之間,大約出現在2014年某個時間。

  對通脹收斂的判斷需要面對一個重要問題:在要素價格市場化背景下,如何看待公用事業價格改革和勞動力價格上升的影響?

  公用事業價格改革對通脹的影響是一次性的,預計難以對通脹趨勢產生影響,而且,管理層調整公用事業價格也將視通脹情況而定;勞動力價格(工資成本)上升主要影響通脹中樞水平,這在台灣地區歷史上表現明顯。上個世紀80年代末,台灣地區經歷過工資水平的持續上升。也正好在這時期,台灣地區通脹水平持續上升。但台灣地區勞動力成本上升更多體現為通脹中樞上移,通脹波動與食品價格更為相關。反映勞動成本上升的服務類CPI與CPI的相關係數明顯小於食品類CPI.

  如果周期和通脹趨於收斂,關於經濟過熱或過冷的擔憂就顯得多餘。從周期角度看,如果沒有產能擴張,經濟就不會出現過熱。

  或是通往新繁榮的起點

  文章介紹,傳統供給學派政策主張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英國和美國被政府采納,並取得成效。它們主要有三個政策主張:減稅、削減政府支出和控制貨幣數量增長。預計實施穩健貨幣政策、保持貨幣數量合理增長,是央行既定的政策內容。中國的供給調整還有一項重要政策,就是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這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最後一環。

  要素價格市場化,在供給方面,將使得在運用稀缺生產要素進行投資決策時,經濟績效是最重要目標,這將提高投資效率;在需求方面,要素所有者公平獲得要素租金收入,從而改善收入分配、提高消費能力。

  美國80年代經驗,產出與價格溫和增長是供給調整帶來的主要特征。價格穩定、成本下降的經濟環境為新技術萌芽和擴散提供良好土壤:里根執政期的溫和增長最終醞釀出克林頓時期的超級繁榮。以此,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溫和波動將是中國經濟未來幾年的主要特征。這可能將是通往一個新繁榮的起點,只是這個過程有些漫長,它完全取決於新任領導集體是否能夠突破現有利益格局,對供給方面實施有效的調整。

  投資思路應相應調整。在溫和增長狀態下,總需求難有亮點,經濟難現大趨勢,固定資產投資受益的行業增長放慢,行業輪動效應會減弱。由於政府開支被抑制,與政府支出捆綁緊的行業或企業將有不利影響。按經濟轉型方向,大消費和服務業將是未來增長的重點。

  通脹大體溫和。雖然貨幣增速趨降,但不會出現貨幣政策急劇收縮,金融市場化改革將拓寬融資渠道,實體經濟資金面不會過於緊張。為避免高通脹,房地產調控和地方政府債務處置是關鍵。房地產調控將是一項政治工作,預計不會放鬆。對於地方政府債務問題,若以財政或央行為主體,將增加通貨膨脹風險,若以市場方式解決,將是一個理想而平穩的方式,意味著資產證券化是未來金融創新的重要方面。

  要素價格市場化將產生利益格局的大調整。中長期看,包括土地、資金、污染(環境)、資源、能源、公共品等在內的政策扭曲而受益的部門和團體將受負面影響,這反過來也將促進消費增長和社會公平,使得經濟以平穩方式邁進一個以技術創新和民間投資驅動的新繁榮周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