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解讀魯迅形象在台港澳的歷史“變遷”

http://www.CRNTT.com   2013-05-20 15:13:38  


 
或明或暗讀魯迅

  “既不許介紹,更不許研究。散文作家阿盛回憶當年印象最深的一個傳聞是:台灣大學中文系的一個教授在講現代文學時,忍不住談魯迅,並在黑板上寫出來,結果被告密,受行政警告處分。”古遠清說,即使這樣,仍有人逆流而上。比如當時在台灣大學、東海大學教現代文學和寫作課的聶華苓,她在《三十年後》中回憶自己從東海大學圖書館地下室借來塵封已久的魯迅著作閱讀,書面包上印有“反共必勝,建國必成”的《中央日報》作掩護,“有人走過,我就把書合上,閉上眼睛作瞌睡狀,《中央日報》掩蓋下的魯迅卻在‘呐喊’。”

  禁錮有時會起反作用,越不讓看就越激發人們的好奇。台灣著名出版人、文史作家蔡登山讀大學時正是戒嚴時期,一門現代文學課上兩個學期只講三個作家:朱自清、徐志摩和鬱達夫,因為他們在1949年前都已離開了人世。這讓蔡登山很疑惑:難道1930年代只有這三個作家?“所以想找些書來看,有點冒險,但想找還是找得到的。”蔡登山說。當時台灣有個規定,不管這個作家是否加入共產黨,只要他留在大陸沒去台灣,他的作品就被禁止閱讀。但出版社技高一籌,用他們的筆名或不大常用的本名出版作品,於是蔡登山買到了周樹人的《中國小說史略》、玄珠(茅盾)的《中國神話研究ABC》。當時還有更多的作品是從香港盜印,蔡登山至今仍記得,在台大附近有一位施姓老頭,專門販售1930年代的文學作品。“他有時怕給警總追,不是熟面孔不給賣。我們都很熟,打個暗號,就帶我們到密處,裡面有很多東西。”

  蔡登山說自己“在電影界替老板賺了一點錢”後,就到大陸拍攝系列紀錄片《作家身影》,第一集便從魯迅、周作人、鬱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到張愛玲一共做了12位作家。研討會上,蔡登山作了《許壽裳在台灣(1946-1948)——讀許壽裳日記、書信》的主題發言。蔡登山的老師許世瑛教授是許壽裳長子,許世瑛過世後,留下了六封許壽裳書信和四首許壽裳用毛筆書寫的詩。蔡登山特別提及魯迅的學生和至交許壽裳在1946年來台後,在籌備編譯館的繁忙工作之際,還繼續《亡友魯迅印象記》的寫作,在台灣的21個月裡先後撰寫了9篇以魯迅為主題的文章。在他的協助下,1946年11月出版的《台灣文化》第1卷第2期,還製作了《魯迅逝世十周年特輯》,該特輯除了許壽裳寫的《魯迅的精神》外,還有台灣本地文化人楊雲萍的《記念魯迅》、高歌翻譯的《斯萊特萊記魯迅》等作品及魯迅手跡、遺影等,這是台灣首次系統地介紹魯迅。蔡登山認為,作為魯迅的摯友,許壽裳一直堅定地認為自己有責任在貧病的中國向國人宣傳魯迅充滿韌性的戰鬥精神。“在台期間,他極力地宣揚魯迅並陸續在報刊上發表,後又結集成《魯迅的思想與生活》一書發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不僅如此,每當有人邀請許壽裳去做講演時,他便必談魯迅精神,‘仿佛是為了介紹魯迅先生而到台灣去似的’;而當人家勸他删去《亡友魯迅印象記》中直斥國民黨當局的段落時,他又大義凜然地拒絕:‘如果删去這些段落,也即失去了文章的靈魂。’黃英哲認為,‘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原只限少數知識分子的魯迅讀者,就這樣逐漸擴散至各階層。魯迅之被接納,許壽裳著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也喪失了他的生命,宣揚魯迅就此戛然而止。不久,魯迅的作品成為禁書,禁錮了將近40年之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