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民族主義的戰爭史觀及其當代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3-08-03 11:26:08  


 
  日本並不滿足在朝鮮已取得的利益,於是便通過一連串的計劃和行動,於1910年正式並吞朝鮮,設置朝鮮總督府,推行日本式的殖民統治,強迫朝鮮人學日語,創姓改名,參拜神社,在發動太平洋戰爭時,強行把數十萬朝鮮勞工送到日本,強制征兵,強征慰安婦等等。與此同時,精心策劃以朝鮮半島為跳板為西侵中國作準備。發生在歐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本來也與日本毫無關聯,可是日本為了竊取德國在山東的利益出兵參戰,迫使袁世凱簽下不平等條約。接著以濟南事件為借口出兵山東。為了一步一步蠶食中國,把中國劃分為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華西五個板塊,製造九一八事變,在華北成立了滿洲國,昭和天皇甚至把出自舊貴族藤原北家閑院流三條家的嵯峨浩嫁給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建立姻親關係。接著製造了盧溝橋事變,派遣數以百萬計的大軍向中國全面進攻。日軍的蠻橫行動激起了中國全國軍民一致抵抗,日本也從此陷入了泥沼,不能自拔。

新民族主義的戰爭史觀

  滿洲國的成立,使日本與西方列強的矛盾越發尖銳。1933年鬆崗外相到國際聯盟發表攻擊英美的言論並當場拂袖退出國聯。從此,日本向德國和意大利靠攏,形成了二戰時三足鼎立的英美陣營、蘇聯陣營和德意日法西斯陣營的格局。 由於窮兵黷武,日本經濟陷入了能源和糧食危機。日本不但不反省,反而大事宣揚是ABCD(America,British,China,Dutch)的阻撓所造成。為了與英美荷爭奪在東南亞的石油、鐵礦、錫礦、橡膠等資源,1938年通過了國家總動員法案。東條英機出任首相後,在天皇的許可下向美國宣戰,偷襲珍珠港,接著以“驅逐美英鬼畜”為口號揮軍南討東南亞,掀開了太平洋戰爭。新加坡也因此淪為昭南島長達三年六個月。

  西侵南討開辟東亞和東南亞戰場,使得民不聊生,日本國內免不了有怨言和反對的聲音,可是由於軍人勢力無限膨脹,牢牢地控制了國會和輿論,以及在業已形成的皇道國體的大環境中,日本人發揮了特有的以和為貴的凝聚力,不質疑的愚忠和寬恕式的護短性格。這種性格,我們可以從東京審判甲級戰犯時與時任日本首相小磯國昭的一段對話中得到佐證。檢察官質問小磯為何他反對軍人的一切行動,但官位又步步高升至首相;在當首相後又為何執行自己反對的政策?小磯回答:“我們日本人的處事方法是,意見歸意見,討論歸討論。如果國策一旦決定,我們的習慣是尊從國策並努力實行。這是我們受到世人尊重的處事方法。”

  1927年出兵山東、1937年之後全面西侵、1942年南討東南亞的戰爭,正如昭和天皇的《終戰詔書》所言,是“招致民族滅亡和毀滅人類文明的戰爭”。戰後,日本有不少有良心的文人發表對戰爭的反省,揭發戰爭的殘酷事實。然而,曾幾何時,日本新國粹主義者和新民族主義者將其譽為是一場大東亞戰爭,是黃種人抵禦白種人侵略的戰爭,是一場解放東南亞的戰爭。二戰後,日本法西斯主義者雖然消失卻並未消亡,並且在東西冷戰時期以新國粹主義者的姿態重新粉墨登場。美國也為了阻止共產主義擴張,默認東條內閣時期的舊閣僚重出江湖,一批新國粹主義文人也以新姿態露面。日本國內形成兩派。一派是當政者(舊閣僚)與官商結合組成的政官商鐵三角,舊閣僚如賀屋興宣出掌遺族會,掌控靖國神社,左右最大選舉票團。另一派是由民主主義者、左派總工會、大學生聯合會和教師工會所組成的派別。兩派的對峙以1960年包圍國會反對新日美安保條約為高潮,來勢凶猛,似有推翻當政者的革命氣氛。當政者艱辛地挨過這一時期。之後,日本發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財,經濟迅速發展,國民生活富裕,左派勢力逐漸式微。新國粹主義者拋出了戰爭史觀論點,新民族主義政治家全盤接受並奉為真經。

  隨著蘇聯陣營瓦解,新國粹主義者趁機積極宣揚其戰爭史觀。近些年來,他們變本加厲對過去戰爭重新詮釋宣傳。新國粹主義的戰爭史觀論點的始祖是林房雄(原名後藤壽夫),他所著的《大東亞戰爭肯定論》一書於1964年出版,其基本論點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