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國的三條經濟軟肋

http://www.CRNTT.com   2013-08-30 08:31:44  


 
  操作性軟肋

  操作性軟肋最典型案例,是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上,美國克林頓政府簽字京都協議後來又被小布什政府時期推翻,對美國政府國際信譽以及全球氣候變化治理路徑都產生顯著影響。在後危機時代全球財政、金融與開放宏觀政策多邊協調合作場合,美國這類操作性軟肋也有一些引人注目的事例表現。

  例如奧巴馬政府接受了2012年首爾峰會對IMF配額和投票權的協商談判結果,但是由於美國對這方面改革缺乏積極性,加上受美國國內政治形勢牽制,美國有關議案至今尚未進入其國會審議批准程序。又如美國在執行巴塞爾銀行監管協議升級版方面進展滯後與執行發力。至今美國在執行巴塞爾協議II與2.5版或3版內容上,是二十七個巴塞爾協議成員國中僅剩下三個沒有執行的國家之一。再如在G-20(20國集團)財政減赤問題上承諾在2014年赤字減半很可能達不到目標。

  宏觀政策軟肋

  宏觀經濟政策矛盾更為麻煩。美國內外失衡宏觀經濟環境,加上缺乏必要監管背景下金融過度擴張,構成美國金融危機的基本原因。因而美國需通過結構調整實質性改變宏觀內外失衡深層根源,並反思金融霸權誤區以有效加強金融監管。這樣雖會面臨短期增速下降和調整陣痛,然而對美國結構調整與未來可持續增長奠定基礎。觀察實際情況,危機後宏觀政策措施絕大部分精力和內容投入到救市和刺激方面。特別是在金融系統休克狀態因為急救成為過去後,針對宏觀經濟“復甦不易、景氣難在”的常態,仍試圖採用超常刺激手段加以改變。這種用短期手段解決長期問題,宏觀工具應對結構問題的政策錯配,當然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並使得後續經濟政策安排空間更為狹窄和被動。尤其是接二連三的量化寬鬆政策,不僅使央行資產負債表急劇膨脹並面目全非,而且事與願違地使美國長期經濟成長前景蒙上陰影。

  美國通過超常財政與貨幣政策手段進行超級宏觀刺激,表面顯示美國憑借其美元作為主要國際貨幣地位,在短期內具有較大回旋騰挪空間。在美國官方看來,似乎還能被包裝成為有利於美國甚至有利於全球經濟復甦的特殊然而合理政策。然而系統觀察這類政策實施五年表現,這種財政減稅直補促銷費,貨幣低息量寬振投資的宏觀政策組合面臨巨大矛盾與風險,顯示上述戰略性軟肋背景下,本應具有最大能動性和指向性的宏觀政策反而在加重美國經濟“天陰背稻草”的困難,出現令美國精英憂慮的軟肋。

  軟肋表現之一,是經濟雖然溫和增長和通脹,但是失業率下降速度緩慢,尤其是債務水平高企。財政狀態惡化不僅與美國傳統財政保守主義立場不一致,也越來越限制其未來財政政策運用空間。尤其重要的是,所有刺激政策立意在於保證增長,但是一切都取決於刺激措施退出後美國戰略家所假設的強勁內生增長能否如期發生。雖然現在還能維持經濟溫和增長,國債也還能發得出去。但是未來貨幣超寬政策退出後,如果出現收益率上升同時美國經濟仍然增長乏力狀態(致命升降組合應當是明斯基時刻的中心內容—與通常私人資產負債表危機不同,由於國家信用難以破產,因而可能用另一種危機方式展開!),美國將因為財政紀律規律不得不面臨更為逼仄的政策空間,具體而言將面臨更為痛苦的兩難選擇:一是承受收益率高的融資並逼近債務不可持續的被動上限,二是不得不減少支出或增加稅收治理失衡使得經濟增速更為下降。美國“明斯基時刻”何時到來?用什麼方式到來?難以精准預測,但是可依據目前形勢對其到來和方式進行推測和展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