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林穀芳:繁簡之爭,我們忽略了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3-09-06 14:53:32  


台灣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 林穀芳
  中評社北京9月6日訊/1988年初踏大陸,到今天,台灣文化人林穀芳先生來大陸的次數已遠遠超過二百多次。行走兩岸,他的諸多文化觀察,曾經體現在2003年一本《十年去來:一位台灣文化人眼中的大陸》的訪談錄里。如今重看,有些問題今天才被大陸社會廣泛談論。比如最近引起熱議的繁體字、簡體字之爭。

  當年這個話題,是放在《蒼茫不見:繁簡之間的文化失落》一章中談論,林先生關注的重心,其實是繁簡認識中漢字背後的傳統文化的傳承。十年過去,再次就這個話題對林先生進行採訪,他對時下這場爭論中儼然成“理”的觀點,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同樣提醒的是,漢字不僅是表達思想、交流的工具,它同時還兼具美感功能,如果兩者不能統合在一起,我們的美感傳承就會出現斷裂。

  漢字由繁至簡,

  但並不意味著可以一簡再簡 

  孫:重看《十年去來》,發現有些問題我們談得早了,比如這個漢字的繁簡之別。好像社會還沒有廣泛提起,您就在說了。現在大陸社會大規模的討論起來了,不妨再重提這個話題。您的觀點我是知道的,但我也注意到,2010年您到大陸來,和學者田青、語言學家許嘉璐先生有過一次關於漢字的對話,那篇報道掛在網上有一個標題:繁簡字不應成為心結。看對話的內容與這個標題,讓我感到,您似乎沒有以前那樣對繁體字堅持了。不知是不是我的錯覺?

  林:應該說,即便是十年前談,談那個繁簡之間,十年後基本觀點還是在的。你有這樣的感覺,可能是因為我在那場合的語氣變得溫和了。一方面是因為,這畢竟是面對面談話,得彼此給對方空間,並不希望引起意識形態之爭,何況許多觀點大家其實還頗相近。另一方面,它牽涉到要改變十幾億人的習慣。就算是電腦,你使慣了,換到另一台,也還是要適應一陣子,何況寫了多少年的文字。

  第二個,即便在以前談的時候,我也就建議有些字不一定非繁體,而可以用俗體字代替。就好像台北的“台”,台灣也很少用筆畫多的那個,直接寫成“台”。這就是俗體字。當一個俗體字約定俗成為一種寫法,又符合漢字六書的原則與美感時,原本就可以通用的。

  但我不同意的是,現在有些人甚至包括學者,一談到繁簡之間,就以漢字從古到今就是越來越簡為立論基點。的確,漢字從大篆小篆到楷書,有往簡的方向走的軌跡。但到楷書,其實已經定型了。至於草書的簡,實際上是就書寫的流暢度而言,它並沒有所謂的標準字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