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可圈可點

http://www.CRNTT.com   2013-10-11 09:06:50  


 
  實際上,馬英九是以“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為主軸,來提述包括“習蕭APEC會”,及張志軍與王郁琦互稱官銜在內的兩岸關係一系列成果,強調這都是兩岸在“正視現實,互不否認,共創雙贏”的基礎上所開創出來的成果,並以“當前兩岸應該不斷地透過溝通協商來增加彼此的政治互信”,來闡述他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前景的。既然是“不斷地透過溝通協商來增加彼此的政治互信”,就必須以進行兩岸政治對話來進行操作並付諸實現;而“習蕭APEC會”及張志軍與王郁琦互稱官銜,其實就是自己與習近平會面的“基礎工程”。所謂“正視現實,互不否認,共創雙贏”,再次強調了“互不否認治權”,用以抬高自己的位階,及彰顯“兩個政治實體”,使到他與習近平的會面是在“對等”、“平等”的情況下進行。

  按照這樣的說法,馬英九仍是盼望在明年秋天在北京雁棲湖舉行的第二十二屆“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實現“習馬會”。其實,北京也極為盼望能夠早日實現兩岸領導人會面,這是在《告台灣同胞書》就已經提出來的,此後“江八條”、“胡四點”更強化了這個訴求。但有一個基本前提,就是不能在國際場合進行,而必須是在中國自己的地方進行。

  但台灣方面一直有著“被矮化”的疑慮,而且更受到民進黨和“獨派”勢力的掣肘。如果“習馬會”只是在中國大陸進行,就擔心將會“被矮化”,因而從李登輝起,都主張在國際場合自然進行。就此,在中國舉行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進行兩岸領導人會面,就是一個較好的折中辦法,既照顧到北京的在中國土地上進行的訴求,也迎合了台北方面在國際場合自然進行的主張。

  由此看來,馬英九將自己籍著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來實現“習馬會”,是分為兩部分。其一是突破“西雅圖模式”的默契,是籍著明年“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是在中國的北京進行,因而是由北京自己決定“中華台北”出席人選的機會,由自己直接以“中華台北領導人”的名義出席,而無須派出代表出席。其二是馬英九在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之後,再在北京逗留多一兩天,然後由習近平以中共總書記的身份,與以中國國民黨主席名義的馬英九單獨會晤。這既是沒有抵觸“一個中國”的原則,也顧及到現實的政治需要。而既然是能夠實現“習馬會”,馬英九就必然會尋求對“胡連會”的突破,說不好確定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甚至是政治協商,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洽簽兩岸和平協議,就是最佳的話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