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三駕馬車”:穩就業城鎮化和改革紅利

http://www.CRNTT.com   2013-11-08 08:34:46  


 
  次說“城鎮化”,這是手段。

  “城鎮化”是著眼需求層面的助推器。李克強指出:“中國已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發展還很不平衡,尤其是城鄉差距量大面廣,差距就是潛力,未來幾十年最大的發展潛力在城鎮化。”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城鎮化率剛超過50%,實際戶籍人口城鎮化還只有35%左右。考慮到居民城鎮化過程中對交通、基建以及公共設施建設的需求,未來中國城鎮化要達到發達國家近80%的平均水平所釋放的需求,將是經濟可持續高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城鎮化可以推升投資空間,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大增,帶動中上游製造業及相關行業的投資。基礎設施投資需求有其公共物品的特點,在創造就業、消耗需求的同時,並不產生新的產能;而城鎮化在打開投資空間、繼續釋放人口紅利維持經濟高增長的同時,推進收入分配改革,便能逐漸形成消費橄欖形的經濟體,能有效拉動內需,實現經濟增長的結構調整。

  再說“改革紅利”,這是根本。

  李克強多次強調:“改革,是最大的紅利,”而現實也是供給層面的改革成了市場對新一屆政府期望最高的領域。從科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看,中國傳統的廉價勞動力與低成本資金的要素投入增長模式可能碰到瓶頸。十八大報告要求加快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和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構建全面小康社會的制度體系。這其中能夠更快釋放制度紅利的就是經濟體制的改革。核心的領域可能涵蓋收入分配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促進要素區域間流動、土地制度改革加快要素流轉以及現代金融制度建設等。這想必是未來中國經濟制度改革紅利釋放的主要領域。可以預計,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對這些做出更為完整、系統的闡釋。

  新一屆政府的經濟政策及傾向非常鮮明,儘管其經濟政策強調解決供給層面的問題,實現結構調整,增強經濟內生動力,與以往單純的需求擴張式經濟調控相比,帶有明顯的供給學派的特點。但這是由目前中國正處於典型的結構轉型期,尤其傳統生產函數簡單投入要素紅利殆盡之時,宏觀經濟需求與供給層面問題複雜交錯的轉型國情所決定的。這意味著,如果要爭取實現中國經濟的持續可增長,經濟政策必須從供給與需求兩個層面著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