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109歲周有光:要從世界來看國家

http://www.CRNTT.com   2014-01-13 13:06:58  


周有光在105歲出版《拾貝集》
 
延伸閱讀:周有光的小書桌

  2013-12-29 01:24:08|來源:大公網 作者:王 辛

  每見到當下一些文人雅士秀他們時尚氣派的豪宅、書房之類,就不禁想到周有光樸素的小書桌。

  今年一百零八歲、被尊為“漢語拼音之父”的語言文字學家、經濟學家周有光,晚年轉而研究歷史、文化且百歲後仍然著作迭出,早已是傳頌中外的佳話。他每天讀書寫作、兼作?室、客廳及書房的九平方米小屋,以及那張小而舊的書桌,也早已被探訪者曝光。

  不過,我第一次登門周宅,親眼見到那張頗有滄桑感的小書桌,還是不免有些驚訝。這是一張大概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使用的小書桌,只有九十厘米長、五十五厘米寬,如同小學生課桌那麼大。據說有一次,周有光在上面玩紙牌,忽然一張不見了,找了半天,原來從桌面裂縫漏到下面抽屜里去了。後來多次請木匠來家修理,同時把一個郵票大的破洞也補好了,從此使用至今,並將繼續使用下去─因為屋子太小,大點的書桌放不下。

  可是,就是在這張小書桌上,從八十五歲退休開始,周有光二十多年如一日,每日讀書、寫作、思考,每年至少出版一本書,一百歲後,甚至一年出兩本,包括《百歲新稿》、《語言文字學的新探索》、《見聞隨筆》、《學思集:周有光文化論稿》、《朝聞道集》、《拾貝集》、《文化學叢談》、《靜思錄》等等。其中《靜思錄》乃是他一百零七歲的新作。

  對於他的晚年著述,周有光自言是“掃盲”的結果。他說自己八十五歲離開辦公室,作為一個專業工作者,一向生活在專業的井底,忽然離開井底,發現井外還有一個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我在其中是文盲,我要趕快自我掃盲”;他的諸多著作,原是“掃盲”心得,記錄下來給自己查看思考,沒有打算發表的。“學然後知不足,老然後覺無知”,他說,這是老來讀書的快樂。“終身教育,百歲自學”,則是他對自己的鞭策。

  然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周有光百歲後撰寫的《朝聞道集》出版後反響熱烈,在二○一○年第十一屆深圳讀書月活動中被評為《年度十大好書》;同年,他的名字登上《南方人物周刊》中國魅力榜,被譽為“大音之魅”,成了“中國魅力人物”;此外他還獲得由中華文化促進會、南京市政府、鳳凰衛視聯合評選的“中華文化人物”稱號。

  他總結的人類歷史發展規律“三段論”、全球化時代“雙文化論”、科學一元論以及華夏文化論等等,被視為“文化啟蒙、思想先驅”之作;他提出的“要從世界看國家,不要從國家看世界”,更體現了全球化時代的世界觀,給國人極大的啟迪。包括《朝聞道集》在內的他的三部雜文集(另兩部是《百歲新稿》、《拾貝集》),被認為是既思想精深又簡明曉暢的適合大眾閱讀的“中國文化讀本”、“普及常識的真話集”,被稱為“中國思想啟蒙史上的傳世之作”。而他的言論著述,平和、理性,“不帶情緒,只有對歷史負責的深邃思考”(李澤厚語),尤其令後學嘆服。

  難能可貴的是,譽滿天下的周有光絕不故步自封,倚老賣老。記得第一次登門拜見,我帶去一篇網上批評質疑他的文字,想聽聽他對所質疑的問題作何解說。因恐引起老人不悅,我猶豫了好一會兒,才遲疑地拿出來,遞給他。不料,他毫無慍色,非常認真地讀了一遍,之後感慨地對我說:“學術要討論,要你批評我,我批評你,才有進步。(有)反對我的意見,我就很高興。”

  後來我才知道,他很喜歡看人家批評他的文章,即使是罵他的,他也無所謂,不在乎。他的文章在網上發表後,後面常常有一大堆跟帖,其子周曉平有時全部打印下來給他看,他囑,捧他的帖不用打印,只打印批評之聲就可以了。

  今年元月,京城學界舉行以《新啟蒙與當代知識分子的責任》為題的座談會慶祝周有光茶壽,會上周曉平代父出席,他開場就轉達其父叮囑,說是:我父親特別叮囑我說,他是一個語言文字學家,不是文化學家,文化學是一門大學問,他自己談不上有多深的研究;他還說自己不是什麼“漢語拼音之父”,今天在這裡很想聽聽大家對他觀點批評的聲音。

  對於來訪者每每感嘆他的書房書桌如此之小,周有光曾自言“心寬室自大,室小心乃寬”。

  我卻想說:“書桌何須大,貴有大文章。”

  周有光的“大文章”,歷史將會有最公允的評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