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MH370背後的馬國政治

http://www.CRNTT.com   2014-03-30 08:00:57  


 
轉變

  反對派不會放過這個批評政府的機會。外部的壓力被引入國會,民聯的89位議員輪番在國會討論中拋出質疑——他們在選舉產生的222人下議院中占比超過三分之一。

  “這次事件暴露出政府部門之間、領導之間,沒有良好的溝通,造成國際社會對我們有很不良的印象,這很不幸,每個愛國者都應關懷。我覺得除了找MH370外,政府應該檢討馬來西亞的整個系統。”作為議員,蔡添強透露自己在國會上表達的觀點。

 受訪的民聯議員都表示,類似的質疑往往只由這89人發出,國陣的議員大多強調,此刻應放棄政治偏見、停止爭吵,為正在進行的搜救禱告,望其成功、平安。

  議員拉茲菲南利直言不諱地對南方周末記者指出,儘管反對派某種程度上也認同不應此時擴大分歧,但政府的行動太令人失望,這一態度成了陳詞濫調,“我們作為反對派有必要發出一些比較尖銳的聲音,這也是我們制衡執政黨的功能”。

  國陣似乎並不欣賞這種努力。當地媒體報道稱,希沙姆丁在市中心的Aloft酒店為國陣全體議員進行了一場1小時45分鐘的匯報,與會者包括馬航CEO和民航局局長,89位反對派議員無一獲邀。希沙姆丁為此解釋說,“他們沒有要求(獲得這個匯報)。”

  民聯議員戈賓斥之為借口,並提醒說,MH370事件不僅是國家大事,也正被國際聚焦。這恰好呼應了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凱斯勒此前的批評:“他們儼然像在處理本國政治問題一樣處理這個巨大的全球性問題。”

  安瓦爾也在21日的集會上大聲質問:“在國會沒有人敢回答這個問題。”

  儘管炮聲隆隆,坐在國會房間里的民聯議員們也不會否認,相比上世紀末,情況已有了巨大轉變。

  自上世紀中葉馬來西亞獨立以來,巫統一直牢牢把控局勢。1973年,巫統、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馬來西亞印度國大黨的聯盟改組為國陣,一方面進一步控制了局面,另一方面也暗示著不同族群間不平等所帶來的普遍焦慮。

  1981年,馬哈蒂爾接任巫統主席及總理,並連任了22年。他所延續的新經濟政策為馬來西亞帶來引人注目的經濟發展,反對派也在此期間崛起。

  上世紀90年代初,蔡添強由澳洲留學歸來時,整個地球正在經歷一波民主化浪潮。當時看起來,馬來西亞在亞洲算是相對民主自由的國家,有民選制度,且並非由軍隊控制局面。他從勞工運動入手,希望“把馬來西亞從一個比較專制的國家變為一個比較民主的國家”。

  他的努力很快觸到了厚重的牆壁。馬來西亞自英殖民時代起就不斷強調族群間的差異,政策制定大多基於族群,壓根找不到革新者一度期待的階級認同。

  在蔡添強看來,政府還成功醜化了民主轉型期的亂象,台灣“議會”打架的畫面時常在官方控制的媒體出現,給馬國人造成衝擊,少數族群擔心,一旦採取抗議行動,自身會首先受衝擊。他承認,普通民眾大多希望國家在現有的遊戲規則下發生改變。

  “我回來的年代,韓國、台灣地區還在羨慕馬來西亞,但兜兜轉轉,只剩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沒有轉型到多黨執政的民主制度,我們還在一個圓圈里。”蔡添強抱怨。

  考慮到國陣扎根之深,安瓦爾1998年被革職後所掀起的變革已非同小可。運作10年後,2008年大選中,反對派首次打破了國陣長期擁有三分之二以上議席的壟斷局面;2013年大選的成績更比前次提高了7席。

  《經濟學人》雜誌近日發布“朋黨資本主義指數”,在23個國家、地區中,馬來西亞高居第三。一定程度上,正是這種可見的腐敗令反對派獲得越來越多支持。

  “當年只有一套官方媒體,現在網絡發達,反對派有了自己發聲的管道,但馬來西亞的專政比其他國家更複雜。”議員拉茲菲南利分析,馬國法律體系中遺留下許多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法令,加上族群、宗教方面的獨有結構,令國陣對整個馬來西亞社會仍擁有較強控制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