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印度選出了一個政治強人——莫迪

http://www.CRNTT.com   2014-05-20 11:23:34  


 
  另外,索尼婭之子拉胡爾顯然也不是解決國大黨領袖危機的答案。在選民眼裡,他有一半外國血統,長年在國外接受教育,回國後雖有志振興國大黨但不見成效,而且又從無任何政府工作的經歷。在過去,選民們把敬重和同情奉獻給了這個家族,但現在,他們並不覺得有任何特別的理由要繼續把感情投向這位年輕人。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呼喚強人”成為這次大選的主題,莫迪成為兩個多月激烈選戰的唯一中心,整個選舉演變成對莫迪能否出任總理的“全民公決”。

古吉拉特模式

  其實,莫迪是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在許多人心中,他是英雄;但在另外一些人眼裡,他是惡魔。他在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連續三次勝選出任首席部長,政治成就驕人;而且,古邦近十年來經濟表現突出,使得莫迪在一批地方強人中嶄露頭角。但是,莫迪的政治生涯中也有非常陰暗的一面。

  2002年,古邦發生一場嚴重的宗教騷亂,邦政府未能及時控制事態,近兩千人(主要是穆斯林)死於非命。其時莫迪身為首席部長,應該說難咎其責。雖然持續多年的司法調查並未指控莫迪對騷亂負有刑事責任,但他在道義上的責任永遠不可能洗淨。因為此事,美國政府十多年來拒絕向莫迪頒發入境簽證。

  印度的自由派知識分子與莫迪格格不入,選戰打響後,一批世界級文化名人和一批寶萊塢電影名流,分別在倫敦和孟買聯名呼籲抵制莫迪。高舉“世俗主義”大旗的各政黨更是火力凶猛,有的將莫迪比作希特勒,有的稱其為“古吉拉特屠夫”,還有的等而下之,甚至稱他為“驢子”。

  然而,支持莫迪卻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選情很快呈現所謂的“莫迪浪潮”,繼而“莫迪海嘯”橫掃全國。

  塵埃落定,現回過頭來看,莫迪之所以大獲全勝決非偶然,在諸多因素中,所謂的“古吉拉特模式”應該說最為重要。

  近年來,古邦被稱作是“印度的廣東”,這反映出兩方面含義:一是經濟增長快,走在全國的前列;二是重視製造業,新增就業機會多。古邦政府大力招商引資,實行多種優惠政策,有研究把古邦列為印度經濟最自由的邦。另有研究指出,近年來古邦失業率僅為1%,大大低於全國3.8%的平均水平。同時,古邦農業增長也穩定上升,在2000年代的十年間,年均增長達9.8%,榮居全國之首,遠高於全國3.3%的平均水平。因此,莫迪在選戰中得以自豪地說,古邦不停電,青年不失業,我將把印度引上古吉拉特之路。

  這裡確有個“發展道路”的問題。近些年來國大黨政府在思想上強調“包容性發展”,在實踐中推行福利主義政策,依靠行政手段向窮人提供臨時就業和低價糧食,結果既未能從根本上改善民生,又加大了財政負擔,反而拖累了經濟發展。換言之,重視私人投資、重視製造業、重視就業增長的“古邦模式”,正是印度選民此次選擇的發展道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