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童年的消逝:網絡時代的孩子們

http://www.CRNTT.com   2014-06-02 08:41:29  


 
當今社會中的電子媒介與兒童

  在當今社會中,能夠熟練使用電腦仍是需要一定技術的,比如需要識字、會打字、知道一些基本的設置,即使僅僅瀏覽網頁也需要這些基本技能。然而在知識大爆炸的當今社會,這些基本技能還能否成為將兒童剝離成年世界的技術隔閡呢?

  由於電腦集聲、光、圖像於一體,對兒童的感染力較大,有的孩子兩歲時就能相對熟練地使用鼠標,並會使用某些功能,如附件中的畫筆工具。雖然這只是使用電腦能完成的極簡單的事,可也證明了兒童甚至是幼兒使用電腦並不是難事,電腦的准入條件並不是高不可攀的。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調查報告,中國網民規模已達到4.85億,其中10歲至19歲的網民占26.0%,而年齡在10歲以下的占1.3%,也就是有600多萬10歲以下的兒童經常使用電腦。由此可見,在識字率大量提高、識字年齡逐漸下降的現代社會中,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普及,簡單的技術操作已經不能成為區別兒童與成年人的界限。並且在技術不斷革新的今日,已經湧現出了越來越多的高科技電子產品,這些高科技產品類似於一種運用技術的平台,它們對受眾並沒有產生任何技術隔閡,反而拉近了受眾與繁複技術的距離,使任何人都能夠簡便地操作,兒童也不例外。

  麥克盧漢認為,印刷時代迫使人們以線性方式處理信息,而電子傳播形式與印刷技術則完全相反。比如網上的文章有很多的超級鏈接,會把受眾的注意力從主旨轉向其他不相幹的問題,這樣的傳播方式是非線性並且缺乏邏輯演繹的。而今天的孩子到了上學年齡時,早已用非線性和聽覺的方式飽嘗了不計其數的電子信息,等到在教室里遭遇典型的印刷式教育體系,自然會難以適從。麥克盧漢指出,今天的孩子上學後會發現,因為電子媒介,教室外的信息水平遠遠高於教室內了。在某種程度上,今天的孩子覺得上學是對他們教育的一種干擾。由於日常大量接觸“非線性”的媒介信息,兒童變得缺乏耐心、急於求成。比如尋找某一問題的答案,當代兒童更傾向於使用網絡搜索引擎而不是從書本中找尋答案。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今孩子對待學校與老師的態度與20年前大相徑庭。由於能夠輕易接收到外界的大量信息,現在的孩子敢於對老師教授的知識產生質疑、敢於去質疑老師的“權威性”。像這樣學生知道老師所知道的一切,也就無所謂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差別了。可見,孩子作為“兒童”的許多特質已經消失。通過搜索引擎,他們甚至在某一領域的知識量可以很輕易地就超過成年人。在知識的分野中,兒童與成年人的界限愈加模糊,兒童已經失去了作為兒童應有的懵懂與“無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