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誰來為“產婦之死”負責?

http://www.CRNTT.com   2014-08-14 10:58:50  


 
誰都需要為“產婦之死”負責

  “產婦之死”也許只是一個意外的悲劇,但這起悲劇卻又毫無疑問地給已經非常緊張的醫患關係添了一把火,沒有人能從中得到好處,因此,誰都應該為“產婦之死”負起責任。

  媒體作為事件的第一落點,應對報道的可靠性負責

  對於醫患關係的緊張,不少醫療界人士將部分原因歸咎於媒體,認為媒體是推波助瀾。這次“產婦之死”,許多醫療工作者嚴厲抨擊媒體沒有查證醫學常識就進行報道,把患者“產前檢查一切正常,為什麼沒有檢查出羊水栓塞?”的錯誤認識不加批注地刊出,誤導沒有專業背景的一般讀者。

  除此之外,有些報道的可靠性也很成疑問,例如最初的報道稱“而本應該在搶救的醫生和護士,卻全體失蹤了,房間裡只有一些不明身份的男子在吃著檳榔,抽著煙。”醫生和護士失蹤,雖然是個有傾向性的描述,但畢竟視頻顯示手術室確實沒有醫護人員。不過,“一些不明身份的男子在吃著檳榔,抽著煙”並沒有在視頻裡體現出來,而另外的報道則沒有這種說法,反而是有家屬的朋友稱“手術室裡沒有一個人”,“吃檳榔、抽煙的男子”到底是怎麼回事?不清楚,但如果是假的,就對網友有很壞的誤導。

  在醫療糾紛的問題上,由於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患者通常處於弱勢一方,多數情況下,媒體會較為偏向患者。這種媒體的正義使命感可以理解。但糾紛類的報道,真實與公正是更為重要的考量。如果媒體的表述能盡量平衡報道,能盡量區分當事人的觀點和事實,能盡量少些煽情的文字,也許報道不會引起那麼大的轟動,但這種做法能讓脆弱的醫患關係受盡量少的損害。

  同樣重要的是,醫療糾紛是相當專業的話題,報道者不僅要盡量具備醫學方面的素質,也需要報道經驗的積累,這同樣有利於報道的可靠性。

  一般網友和醫護人員也應盡量壓抑指責對方的衝動,多了解事實再作評論

  關於這起“產婦之死”,一個突出的現象是“衝動型指責”——不管是對醫院不滿的網友還是對患者、家屬、網友不滿的醫護人士,少有人能心平氣和了解完整個事件後再發表看法,而是陷入了如前面所說的思維定勢。而實際上,當地電視台最初的7分鐘視頻報道,已經提供了相當豐富而平衡的報道,比如裡面院方提到死因是凶險的“羊水栓塞”,醫生護士不在手術室是怕家屬過激反應,比如提到護士是下午5點才找到家屬要求簽字切子宮,因此家屬根本沒耽誤治療——但這些細節相互指責的人士都忽略了,根本就是想象一套事實來憑空指責。這種沒有耐心的做法,只會讓雙方愈加缺乏互信。

  好的政策和制度提升人的互信

  解決醫患關係互不信任的現狀,難度很大,僅僅依賴人的改變——許多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但政策和制度能改變很多事情,比如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減少醫生和患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讓民眾了解更多醫學知識,至少認可“醫生並非萬能,無效醫療與高誤診在全世界都廣泛存在”。而同樣重要的是,想辦法讓醫療流程透明,事故鑒定公正,使得不管是醫院還是家屬,主張自己看法時都有依據可循——這就能有效消解醫護人員“害怕和緊張”與患者家屬打交道的情況。

  結語:產婦之死引起汹汹輿論,歸根結底,原因在於中國還是一個低信任度社會,而眾多的不信任傳播之後,通過馬太效應聚集愈加放大。說到底,這也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解決的問題。可是,人命關天的醫患關係弄得如此緊張,導致的只有一個個不可挽回的悲劇。對於這種情況,有人願意做出反思嗎?

  來源:騰訊評論今日話題2014-08-14 第2885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