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國家權力與資本主義:非西方經驗

http://www.CRNTT.com   2014-08-26 09:34:51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 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8月26日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國家權力與資本主義:非西方經驗》,內容如下:
 
  中國屬於發展中國家。如果比較資本主義在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不同發展經驗,更能顯示出毛澤東和當代中國資本主義興起之間的關聯。

  資本主義在非西方世界如何得到發展呢?這裡主要指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在這裡,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和西方的很不一樣。在西方式資本主義到來之前,這些社會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市場和資本運作。不過,這些市場大都是自發形成的地方性市場,規模很小。在西方資本主義到來之前,這些國家大都是傳統的農業經濟,經濟水平往往只是生存經濟。西方式的內生資本主義,在非西方世界並不多見。

  市場的產生和發展、資本的擴張等大都是受外力影響,主要是西方的影響。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很多國家,都在近代成為西方的殖民地。殖民地為這些國家帶來近代形式的經濟活動,為這些經濟發展注入了動力。馬克思對殖民者的這一作用是肯定的,認為如果沒有殖民者,這些社會的經濟一直會停滯不前,處於傳統的階段。

  但很多因素表明,通過殖民地形式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都是有限的,因為殖民者對發展被殖民的社會的經濟並不感興趣,殖民者主要是為了其國內產品開拓新的市場,同時為國內生產提供所需要的原材料。這也表明,通過殖民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國內市場往往是畸形的,即集中在殖民者所需要的領域。就國際市場來說,殖民者打破了這些國家原來的封閉局面,把它們的國內市場和殖民者的市場連接起來,造就了它們的國際市場。

  但同時這種國際市場也是畸形的,因為它往往形成“依附型”的發展模式,即發展中國家高度依賴殖民者的市場。儘管後來這些國家在政治上獲得了獨立,但依附型經濟模式被保留下來。在殖民地模式之後也出現過“占領模式”,例如美國對菲律賓和日本的占領。但占領模式的目的主要是政治考量,而非經濟考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