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混合所有制改革再認識

http://www.CRNTT.com   2014-09-04 09:30:06  


 
  重新認識混合所有制改革

  文章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僅僅是企業層面的改革,也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只有在這個層面上認識混合所有制改革,才能破解其中的難題。

  (一)在國際競爭視野下認識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往往被理解為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措施,因而“提高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被作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目的。同樣,混合所有制改革也被認為是破解民營資本進入國有資本把持的壟斷行業的鑰匙。這兩種認識均有道理,但是都不應當理解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更重要的是破除國與民的市場進入的界線,營造各種所有制資本自由進入市場,提升整個國民經濟的競爭力。經濟全球化已經勢不可擋,如何提升本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是當今各國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在這方面,國內企業創新能力不足,國際競爭力不強。通過引進外資而引入新技術的時代基本已經結束,我們需要通過自主創新能力來擺脫國際資本對我國經濟的控制和壓制。與其讓國外資本流入賺取大把利潤,不如向民營資本開放,激活國內資本的能量,在提升國內企業的競爭力的同時,還可以實現藏富於民。一定要有這樣的心態和胸懷,才能真正地搞好混合所有制改革,避免為了混合而混合。

  (二)在全面深化改革意義上認識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目的是減弱政府插手企業經濟決策的能力,實現讓市場決定資源配置。這並不是今天才提出的改革目標。但是,這樣的改革目標一直難以實現。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將“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作為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而經濟體制改革又是全面深化的再改革的核心。混合所有制在十八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因為要讓資本說話,讓市場發揮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最重要的是政府體制改革和職能轉變。如果沒有政府資本所有權與經濟管理權的分離,沒有政府職能轉變,僅僅在企業資本結構上調整,根本不可能實現政府權力、資本所有權和企業經營管理權的分離。能否真正實現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標並不容易,它不是形式上不同資本的融合,而是資本支配的公司治理結構的建立,是政府與市場保持適度距離的體制的建立。

  (三)在社會制度變革意義上認識混合所有制

  市場經濟是產權主導、資本說話的經濟,只要市場開放、競爭充分,資本自然會自由流動和結合,形成各種企業形態。不存在人為推動“混合”。之所以要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因為,現實中存在因“身份”而無法自由流動和結合的症結。混合所有制意味著對企業主體去身份。儘管資本來源有身份(有國有資本和私人資本之分),但是混合之後的公司法人則不再有身份和屬性之分。混合資本的企業既不是國有企業,也不是民營企業,而只是按照資本所有者的意志運行的市場主體,在市場競爭中享有平等的權利,適用同一競爭規則和法律規則。

  在混合所有的企業中,要貫徹資本平等,不能賦予國有資本股東《公司法》之外的權力。也不能對於競爭性的混合企業設置國有資本的最低比例,應當由資本自由決定其股權結構。

  現在亟須做的事情是取消給企業貼身份或屬性標簽的做法。身份標簽應當退出歷史舞台了。只有在觀念上、文件上、制度上徹底放棄這些舊體制的標簽,才能真正實現不同企業、不同資本的“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市場經濟要求產權平等、契約自由,而身份與市場經濟運行原理相悖。因而貫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應當是實現中國經濟運營由身份到契約的轉變。隨之而來的是,國家所有和私人所有的區分停留在資本層面,而不是經濟運行層面。也就是說,在經濟運行層面再區分公有制與非公有制似乎不再有意義。這才是混合所有制給我們提出的最大的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