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央視《互聯網時代》紀錄片的“互聯盲點”

http://www.CRNTT.com   2014-10-01 09:28:10  


 
  互聯網發生的早期,其實存在一個獨立思考、烏托邦式、重分享、推崇社會正義和信息流動自由的群體,他們對列維坦怪獸式的統治暴力,具有天然的排斥;同時,他們試圖借助互聯網來促進“知識溝”的彌合。幾乎在互聯網“創立”的同時,崛起了幾大技術和媒材超級集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比爾蓋茨的“視窗”帝國。互聯網這個“人造物”,最重要的核心要義原本是反壟斷、平權、中介化,但是它最終迎來的是另一種科層化、結構化、實體化的信息帝國。
 
  前一段時間的斯諾登事件,實際上證實了走火入魔且缺乏制衡的互聯網,已經為美國這類國家提供了天然的監控土壤,通過海底光纜、中央處理器、核心網絡架構、網絡連接、掌上媒體、衛星、加密技術、黑客手段等要素聯繫起來的互聯繫統,成為美國式網絡監控帝國和信息獨裁統治術的基礎。
 
  在這個意義上,“視窗系統”頗具有諷刺意義,視窗界面本是一個讓個體衝絕信息禁錮牢籠和無知,向流動和分享的信息之海漫溯的工具,但最終卻成為一個破門槌,讓個人隱私之門洞開,個體成為數據抓捕的肉體電池和自動運行的僵屍程序。
 
  《互聯網時代》紀錄片的開篇,至少出現了10次蘋果電腦的圖標和電腦外形,不知道拍攝者這種處理,背後有著何種考慮?蘋果電腦在其設計源頭,頗有電腦中的“異見分子”的樣貌。最初使用這款電腦的人群,也多是富創意、桀驁不馴、挑戰規則的群體——這與蘋果產品系列現今的土豪金、街機、白領機的情形成為對比。
 
  可以說,互聯網的所有領域都充斥著從自由創意、篳路藍縷、服務大眾的小個子起家,但最終變成臃腫、貪婪、壟斷型怪獸的例子;或許這與互聯網自出生開始的“誤入歧途”有關。《互聯網時代》將互聯網的雛型,追溯到美國軍方的阿帕網(APARNET)“即對也錯”。個人認為,要對“互聯網時代”淵藪追溯,最應該研究科幻小說、反獨裁思潮和宗教革命,至少要從威廉·吉布森(William Ford Gibson)《神經漫游者》這本小說談起。
 
  從現實來看,互聯網的無疆界、平權化社會、信息自由流動、反抗單一性強權個體、思維控制、終結知識、繼承文化原式等要素,其實都沒能(充分)實現。大眾、政府、互聯網業界對其技術、器物、實體等層面的重視,其實某種程度上都是對真正互聯網思維的南轅北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