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奧巴馬的外交決策小圈子

http://www.CRNTT.com   2014-10-13 10:06:35  


 
  與蘇珊·賴斯調入國務院同年,薩曼莎·鮑爾(Samantha Power)告別了新聞界,進入哈佛大學攻讀法律。其時的鮑爾只有27歲,但已為《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經濟學人》等媒體工作4年,足跡遍布盧旺達、東帝汶、蘇丹、科索沃、波黑等地。而幾乎也是1994年關於盧旺達的報道,令鮑爾心有餘悸。

  2001年共和黨人小布什入主白宮,蘇珊·賴斯走過旋轉門、到布魯金斯學會從事研究。這位曾被非洲裔國會領袖認為“主張同化的華府非裔精英”卻日益展現出比傳統民主黨人更為極端的自由派傾向:她當然反對小布什的戰爭,但理由是戰爭這個概念從根本上就錯了。

  賴斯在布魯金斯供職的第二年,讀到了一本令其眼前一亮的書,書名叫《來自地獄的難題:美國與種族滅絕的時代》,這正是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的鮑爾的第二本書。在書中,對克林頓政府在波黑和盧旺達事務上決策遲緩持極大懷疑的鮑爾,闡釋了自己的人道主義干預理念,即所謂的“自由干預主義”,這與賴斯不謀而合。不過,相比之下,鮑爾更實際些,她雖也強烈反對反恐戰爭,但理由是這種單邊行動毫無合法性,且無視國際社會推進伊拉克人權狀況的努力。

  《來自地獄的難題》不僅為鮑爾帶來普利策獎,還令其獲得奧巴馬青睞。2005年初,奧巴馬當選國會參議員不久就撥通鮑爾的電話。很快,剛剛被《時代》評為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的鮑爾加入了當時還不那麼出名的奧巴馬團隊。其後奧巴馬關於達爾富爾問題的言論幾乎全部出自鮑爾之手。

  2007年,總統大選隱形卡位戰已硝煙彌漫,蘇珊·賴斯放棄了希拉里·克林頓,轉而支持氣質相投的奧巴馬。從輔選到執政,賴斯和鮑爾基本沒有離開奧巴馬外交團隊,但因為被鮑爾稱作“怪物”的希拉里的存在而無法盡情施展抱負。

  在奧巴馬第二任期內,分別出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和駐聯合國大使的兩人顯然成了奧巴馬最為重要的謀臣。她們灌輸給奧巴馬的關於戰爭正當性的理念,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柱。其具體內容,可參見奧巴馬在接受諾貝爾和平獎時宣讀的那篇出自鮑爾之筆的發言:“基於人道理由的武力是正當的……不採取行動不僅折磨我們的良心,還會導致未來以更高的代價進行干預。因此,所有負責任的國家都必須相信使命明確的軍事行動所能發揮的維和作用。”

  不過,正是出於這種對戰爭的解釋,賴斯和鮑爾作為最堅定的支持者勸說奧巴馬做出了對利比亞動武的決定,但其後的班加西慘劇不僅斷送了賴斯的國務卿夢,也令所謂的“奧巴馬主義”深陷尷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