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反思中國多邊主義外交

http://www.CRNTT.com   2015-02-03 10:27:03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2月3日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反思中國多邊主義外交》指出,多邊主義是中國崛起的有效途徑,但中國對自己的多邊主義實踐的優勢和劣勢,必須有足夠清醒的認識。總體上說,中國所從事的多邊主義實踐到現在為止具有一些特點:第一,中國的多邊主義既沒有挑戰現存秩序,但也沒有確立起為其他國家普遍接受的區域秩序;第二,中國所確立的多邊組織,不能說沒有用處,但其有效性並不令人滿意;第三,對相關國家來說,中國所確立的多邊組織發生了一些作用,但對自己的國家的發展也並非那麼相關。詳論如下:

  迄今,中國的多邊主義外交已經歷了不小的變化過程。簡單地說,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毛澤東時代,中國反對和抵制多邊主義外交,而力主雙邊外交。當時中國嚴守主權國家概念,往往把多邊主義外交視為是對其他國家的干預。第二階段,即改革開放之後的早期,中國對多邊主義外交比較被動,根據需要,被動地加入由其它國家主導的多邊外交。這個調整對中國外交影響不小。這段時期,中國加入了諸多區域和國際性的多邊組織。1990年代末以來,中國進入了新的階段,即主動建設多邊主義外交構架。這種轉變具有來自內外部的動力。從內部來說,中國從一個資本短缺國家,逐步演變成資本過剩國家,需要走出去,和其它國家合作。中國-東盟(亞細安)自由貿易區就是明顯的例子。從外部來說,隨著中國的崛起,除了滿足自身安全需要的同時,中國須要承擔更多的區域甚至國際責任。因此,中國須要主動構建多邊組織。上海合作組織和六方會談便是典型,前者是為了滿足反恐和經濟合作的需要,而後者則是為了解決朝鮮半島核危機問題。

  今天,中國多邊主義外交又開始進入新的階段。中國總體國民所得已經超過10萬億美元,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儘管中國的人均國民所得仍然很低,中國內部的任何變化,都會產生巨大的外在影響力。同時,中國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不僅是經濟“走出去”,而且是外交和戰略“走出去”。中國和其它金磚國家一道,已經設立了金磚銀行;圍繞著絲綢之路這一大戰略,中國倡議和組織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也在進行,並設立了龐大的絲綢之路基金。相信,今後中國會建設更多的這類區域經濟組織,甚至其它更大規模的跨區域國際組織。儘管中國在這些組織建設過程起了關鍵作用,這些組織的運作,在本質上是多邊區域或者國際組織。對一個崛起中的大國來說,這種趨勢不可避免,這不僅關乎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也關乎中國的區域和國際責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