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三大優勢支撐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15-11-09 07:27:14  


從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和近年來產業轉型升級的實踐來看,中國“十三五”期間仍有較大空間和潛力,有可利用優勢,可以為中國保持中高速增長提供有力支撑。
  中評社北京11月9日電/到2020年,中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實現這一目標,“十三五”的中國經濟需要保持中高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率要在6.5%以上。

  證券日報發表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其仔文章稱,這樣一個增長率目標,如果在兩三年前,沒有人會質疑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在當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有些人對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潛力有所懷疑。經濟增長的過程,就是產業不斷轉型升級的過程,只要產業轉型升級有空間、有潛力,比較優勢在轉換過程中不出現斷檔,中國的經濟增長就會有後勁。從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和近年來產業轉型升級的實踐來看,中國“十三五”期間仍有較大空間和潛力,有可利用優勢,可以為中國保持中高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第一,中國推動製造業向中高端產業升級的空間很大

  文章表示,中國產業的轉型升級,就是要提升中國中高端產業的比重,提升中高端產業的競爭優勢,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從低附加值的環節進入到高附加值環節。進入“十二五”以來,中國中高端產業的競爭力有了一定提高,中高端產業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中國的出口占全球同類產品出口的比重)有所提高,但與低端產業相比,中高端產業的市場占有率仍然偏低。2010年為12.57%,2014年提高到15.29%,提高了2.7個百分點,2010年中國低端產業的國際市場占有率為21.82%,2014年達到26.24%。即便不去除中國在中高端產業鏈中從事簡單的加工組裝部分,2014年中國中高端產業的國際市場占有率與低端產業相比仍相差10個百分點左右。低端產業佔中國出口產品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不僅大大高於發達國家,也高於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間,只要通過優化結構,使中國的中高端產業競爭力達到全球平均水平應該並不困難,那就意味著,中國中高端產業在出口中所占比重可以提高10個百分點。即便如此,中國中高端產業在出口中所占比重仍低於美國10個百分點左右。

  第二,“十三五”期間,中國服務業的拓展餘地大,升級空間也大,經濟增長不會為所謂的“鮑莫爾病”所困

  文章提出,一個國家在進入到後工業社會之後,有可能患上“鮑莫爾病”,就是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較慢,服務業部門的工資上漲會快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鮑莫爾病”會導致經濟增長率的下降。目前中國第三產業的比重已經超過了第二產業,按三次產業結構的標準,已經進入到了後工業社會。“十三五”時期,中國面臨的一個基本形勢是,服務業增長的快慢、轉型升級的空間與潛力如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但“十三五”期間中國的經濟增長並不會過多地受“鮑莫爾病”的困擾,原因是中國的服務業整體國際市場占有率不高,有很大拓展餘地,中國服務業結構優化的空間也較大。2010年,中國服務業的國際市場占有率為4.36%,2014略有提高,為4.65%,大大低於美國服務業的國際市場占有率。美國服務業的國際市場占有率超過了14%,2014年為14.14%。中國要趕上美國,服務業的國際市場占有率需要提高約10個百分點。中國的服務業出口中,交通運輸、旅遊、建築等服務出口所占比重大,現代服務業比重低。中國交通運輸、旅遊和建築等服務出口,佔中國服務業出口的比重超過50%,金融、保險、知識產業權費、計算機與信息服務等合計起來的比重,2014年約12%,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全球平均水平為26%。如以全球平均水平為標杆,上述四類服務業總出口的比重還需提高14個百分點;與美國相比,則提升的空間更大,2014年,美國金融、保險、知識產業權費、計算機與信息服務出口所占比重達到了33%。

  第三,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培育科技創新領先優勢的機會

  文章認為,全球正在發生的深刻的技術革命,既發出了中國必須進行前沿技術研究,才能最終趕上發達國家的強烈信號,也為中國著手推動前沿技術的研究,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在這一次新產業革命過程中,很多國家提出了重點發展方向和推進戰略。如美國在推進先進製造業發展的過程中,選擇的重點方向包括:在關鍵國防安全產業領域,提高國內製造能力,包括小型的高效能電池製造、先進合成材料製造、金屬加工技術、生物製造、可替代能源等。開發先進材料,加速先進材料的應用,包括與信息技術相關、清潔能源技術和國防安全領域的先進材料等;投資下一代機器人,協作工人、醫生、戰士、航天員完成關鍵的難以完成的任務;推進提高能效的製造工藝等。2015年美國的創新戰略提出了一系列優先領域,包括精密醫療、腦計劃、先進汽車、智慧城市、清潔能源與節能技術、教育技術、空間探索、計算能力提升等;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重點關注的是5個領域:氣候/能源,保健/營養,交通,安全和通信。德國提出的工業4.0,就是要構造智能工廠,構建新型製造體系。中國在前沿技術的創新上,雖然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國家提出的這些領域和方向,但這些國家提出的前沿領域對於中國選擇技術突破的方向起到了重大的借鑒作用。中國也可以利用資金優勢、市場優勢和已積累起來的能力,通過與發達國家進行合作,推動企業開展前沿性、基礎性創新,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推動基礎性研究創新。“十三五”期間,中國一定能形成若干戰略性技術、戰略性產品和新興產業,在局部領域形成領先優勢,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已經進入到了這樣一個階段,既有後發優勢可利用,又有一定的培育科技創新領先優勢的基礎,科技創新已步入以跟蹤為主轉向跟蹤和領跑並存的新階段。“十三五”期間,兩種優勢並存的格局不會改變,為中國保持中高速增長提供了潛在基礎;只要能把這兩種優勢發揮好,“十三五”就完全能實現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