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戚嘉林:辛亥、台灣、黃埔與全國統一

http://www.CRNTT.com   2015-12-05 00:23:08  


 
  聯共  

  1921年夏,中國共產黨成立,因其初始,相較中國國民黨,它不但規模很小且力量薄弱。因此,共產國際積極於國、共兩黨居間協調。那時,中國面臨內有軍閥割據、外有帝國主義侵略,正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中國國民黨也陷於谷底,亟需共產國際的協助。斯時,孫中山先生正處於權力的困境,蘇俄駐中國全權代表越飛(Adolf A. Joffe)答應給予中國國民黨軍事和物資援助。孫中山與越飛於1923年1月27日在上海發佈<孫文越飛聯合聲明>,旋於2月返回廣州,3月成立大本營,致力於重建權力。

  黃埔建校:前蘇聯大力援建黃埔軍校  

  1924年,在一群蘇聯軍事顧問的協助下,中國國民黨在廣州成立了一所正規的軍事學校,即“黃埔軍校”,校長為蔣介石。當時蘇聯顧問陣容強大,前後曾達三百人之多,其中包括炮兵、工程兵、步兵、裝甲兵、空軍、無線電通訊、軍械保養等各種軍事專家。同(1924)年10月8日,蘇聯巨型巡洋艦駛抵廣州灣,該艦滿載援助黃埔軍校的首批武器,包括8,000枝俄式長槍、每枝槍配備500發子彈,另並有其他武器。1925與1926年,仍續有大批蘇聯的軍火,運抵黃埔軍校。
  
  這所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軍事學校,以統一中國振興中華為目標,故與昔日湘軍、淮軍、新軍不同、它是一所具有思想武裝的新式軍校,且在軍事科技上則引進蘇聯相對當時更先進的裝備。黃埔軍校所培育的國軍將校先后從事北伐統一全國,及抗日衛國戰爭的偉大事業。

  辛亥黃埔精神就是“統一中國、振興中華”  

  今年,欣逢國父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從學術客觀的角度,回望辛亥革命與台灣,有其特殊的歷史意義;首先,辛亥革命是湖北新軍於武昌發動兵變成功,導致許多省份紛紛起義,終而建立中華民國。也就是說,中華民國不是孫中山先生率軍東征西討,經由武力征戰而建立的。因此,孫中山先生未擁有統治如此龐大國家所必需的武裝力量與政治實力,因此孫中山決意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所以,沒有辛亥革命,也就沒有黃埔軍校。

  其次,黃埔軍校是現今島內國軍的陸軍軍官學校前身,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辛亥革命、台灣、黃埔軍校的1911-1949歷史性,是兩岸切不斷的歷史連結,因為黃軍校的陸軍軍官學校現在是存在的。

  其三,辛亥黃埔的核心精神為何?我們以事實印證,辛亥之前孫中山先生是訴諸“振興中華”的民族主義以推翻滿清。辛亥之後,軍閥割據分裂,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重心就是“統一中國”,他語重心長地告訴國人“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一點已牢牢地印在我國的歷史意識之中,正是這種意識才使我們能作為一個國家保下來”“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能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最後,為和平統一救國大計,孫中山北上共商國事病逝。

  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畢生為救中國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殫精竭慮,故“振興中華、統一中國”就是辛亥黃埔精神,就是黃埔軍校的建軍使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