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智庫:經濟繁榮不以傷害人類發展為代價

http://www.CRNTT.com   2016-01-29 00:20:58  


2016年亞洲全球對話嘉賓合影(中評社 杜博強攝)
  中評社香港1月29日電(記者 杜博強)由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Asia Global Institute)主辦的2016年亞洲全球對話(Asia Global Dialogue)昨日在香港大學本部大樓陸佑堂舉行。會上,前聯合國副秘書長、亞洲環球研究所傑出成員諾琳•海澤爾(Noeleen Heyzer)、香港特別行政區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國際數字商務及支付公司Ayannah首席執行官麥吉爾•普萊茨(Miguel Perez)等就“經濟、可持續性和人類發展”議題發表了看法。三人都認為,在各國致力於發展的同時,更要關注發展的可持續性,讓發展不以傷害人類發展(human development)為代價,確定以人為本(human-centred)的發展觀念。

  諾琳•海澤爾提出了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的好壞的“3P”原則,即人的發展(people)、環境和諧(planet)和經濟繁榮(prosperity)。她指出,目前亞洲在人類發展方面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例如通過提供教育、增加醫療保障和提高收入等手段,亞洲已經實現了大面積的脫貧,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正在擴大,亞洲成為了世界範圍內人類發展的重鎮。但同時,亞洲依然面臨貧困和社會不平等問題,全世界依然有70%的貧困人口在亞洲。因此,如何以一種可持續的方式達到發展的目標就非常重要。

  諾琳•海澤爾舉例說,如果一國的GDP增長是以僱傭非法移民進行高強度勞作的方式實現的,那麼這其實是對人類發展(human development)的傷害,有悖於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因此她認為,當國家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需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其中一個方向就是科技發展和創新。諾琳•海澤爾表示,雖然新科技的出現可能會使機器替代工人,導致一部分人的失業,但是可以對科技善加利用,創造新的就業崗位。

  陸恭蕙比較了亞洲幾個主要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情況。她認為,中國過去30年令人矚目的經濟發展帶來了許多負面的環境後果,例如嚴重的污染和廢物問題等等。作為經濟發展的代價,個人成長伴隨經濟起飛的這一代年輕人的健康狀況也受到了一定的損害,當他們步入老年可能會需要更多的健康護理。因此,這也提醒我們,不可持續的發展所帶來的影響是長遠的。中國第一次在五年規劃當中清晰明確地把清潔環境和發展低碳經濟作為目標,也是恰逢其時。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