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2016年中國將進入大併購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16-02-04 08:01:27  


  中評社北京2月3日電/併購這個詞的內涵非常豐富,按照最普適、最通俗的定義來說,它就是兩個經營主體,通過多種形式變成一個經營主體的過程。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全新階段,市場要素即將面臨重新的洗牌,一個大併購的時代即將到來!

  併購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抓手

  新華網刊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副理事長易鵬、盤古智庫研究員周濟文章表示,宏觀來看,併購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抓手。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舊動力的切換期,面臨著相當嚴重的“供給錯位”問題,即中低端製造業產能過剩和高端製造業、服務業供給不足並存。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此時針對性的提出了“供給側改革”,稱“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供給側改革經濟理論提出了五大重點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而其中去產能、去庫存、補短板三個重點任務,都可以通過企業併購的方式來解決。

  中國的很多產業存在產能過剩、庫存過多的問題,而有些高端產業需求旺盛,但是國內的產能難以供給,這就使得未來中國的併購總體上會按照兩條主線展開:優秀的企業通過併購落後企業的方式不斷整合過剩產能,提高經濟發展的總體效率;有能力的企業通過併購,特別是國際併購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高端生產能力,滿足國內日益豐富的高端需求。現在來看,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是平穩的,但是很難在短期內再次實現高速增長,所以經濟發展的結構升級和精耕細作是支持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而併購作為產業升級和資源配置以產生經濟增長新動力的重要方式,必然會被更加廣泛的使用。

  所以,在2016年,可以非常自信的判斷,為了實現“整合過剩產能”和“滿足高端需求”的併購,特別是海外併購都會成為併購市場的主流。

  併購已成為構建“生態圈”企業的快捷方式

  文章稱,微觀上看,併購已經成為構建“生態圈”企業的快捷方式。現在,隨著互聯網經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生態圈”類公司不斷湧現。一個大型公司要快速的構建自己的生態系統,必須在短期內組成一批價值觀統一、能夠協同行動的公司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綜合性服務。這些公司相互依托,相互支持,在母公司的大型平台上通過分工合作的方式全面占領價值鏈的各個環節。這樣做的好處是,一個大型的生態圈可以容納更豐富的商業業態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產品和服務,還能夠把主要的競爭對手排斥在“生態圈”之外。而要快速的建立一個完備的生態系統,一個大型公司不斷發起併購,不失為一個非常快捷的方式。而在那些市場化程度高、發展潛力巨大的戰略新興產業中,有資本優勢的大企業、上市公司將成為併購發起者,那些有技術優勢或者經營特色的小企業則會成為主要的併購對象。這樣必然能夠更好的整合資源,形成多贏的局面。

  同時,併購也會是資本競爭與妥協的重要方式。現代服務業當中,很多“B2C”和“O2O”的業態,都是採用“依靠大量資本支持快速聚攏客戶和搶占市場的策略”進行競爭的。這樣的方式注定其在短期內難以盈利,但是資本最終目的是要掙錢的,不同資本支持的公司在一個市場上不斷“血拼”一定不是長久的形態。而在一時難以分出勝負的情況下,就會出現競爭對手快速合併的情況。而在二級市場估計表現並不理想的情況下,一定會有更多的公司選擇不斷合併。這表面上看是公司競爭策略的變化,背後體現的是資本競爭與妥協關係的變化。

  所以,在2016年中我們必然會看到更多的企業併購發生在市場化程度高、發展潛力巨大的行業,比如節能環保產業、互聯網相關的產業之中。資本的競爭與妥協也會讓市場資源進一步優化,體現在大型的企業會通過併購不斷優化自己主導的生態系統,而擁有新技術、新模式的小企業、新團隊也將在其中體現自己的價值;實力相近、市場份額差不多的企業也會通過併購重新定義競爭態勢。

  2016會是“國企大併購之年”

  文章認為,在國內來看,併購將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手段。長期以來,中國很多大型國有企業業務領域相同,產業鏈配置相似,重複投資導致產能過剩、效率低下、盈利不足等問題非常突出。在經濟上行,需求旺盛的情況下,這些問題還可以被盈利數字所掩蓋,但在目前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下,中國進行國有企業改革,提高國有企業效率就顯得更加迫在眉睫。而通過市場化的手段,讓國有企業手中的資源配置的更為合理,是一條必須依靠的路徑。要實現重新配置資源,併購是一個非常快速的方式。對於國有企業改革,有兩個原則不等丟:第一是國有資本的主體地位不能丟;第二個是改革中用市場手段配置資源的方式不能丟。所以必須強調的是國有企業的併購必須堅持通過市場配置資源方式,必須堅持混合所有制改革。具體到併購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產能過剩的行業中,不同國有企業要加速併購整合,這既是一個去產能的過程,也是一個通過市場引入全新的非公有制因素以提升效率的過程。

  所以,在2016年必然會出現一個“國企大併購之年”,我們會看到更多的大型國企通過併購重組變成“巨無霸”國企,重點領域內的核心企業只會保留一到兩家。這是國企改革的趨勢,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我所期望的是,在這一輪改革中能夠更多體現出非公經濟的參與,讓更多的市場主體分享這輪改革的紅利。

  海外併購加速,但希望獲得更多保護

  文章指出,國際上看,海外併購是國內企業進行產業升級和資產配置的重要方式。上世紀八十年代,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開啟了一輪全球併購的大潮。而根據經濟規律,中國在2011年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後,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的步伐也在逐年加快。2016年不是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元年,但是一定會成為一個“加速年”。現階段,中國的海外併購主要會沿著產業升級和資產配置這兩條主線展開。這個資產配置是廣義的資產配置,包括購買境外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行為。

  首先,中國國內的高端需求很多,市場非常巨大,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市場面臨著一個快速升級的過程。而國內很多產業的產能目前難以滿足如此巨大,同時又在快速增長的高端消費需求。這就使得國內的企業必須找到一個辦法快速進行產業升級,把國內的旺盛的“新需求”留在國內,而不是釋放到海外市場。進行跨國併購以獲得國外的先進技術,進行國內的產業升級就成了必然的選擇。很多國家創新能力很強,商業模式迭代快速,但是他們的好技術和好模式難以在國內獲得足夠的盈利,且根本原因還是國內人口總數太少,人口密度太低。而中國有巨大市場,正好能夠彌補這一問題,把國外的好技術和好模式變成一個個盈利的企業。只是這次的技術引進與改革開放初期那種“靠市場換技術”的模式完全不同。這是中國人花錢去“買東西”,用外國人的技術滿足中國的市場需求。

  其次,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深,國內經濟與國際經濟聯動越來越密切。企業經營必須具備全球的視野,現代的企業要學會走出去占領國外的市場;要學會使用金融工具管理全球經濟波動的風險;要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更好的發掘海外投資機會,這都要求企業有一個全球資產配置的計劃,而這個資產配置必然可以通過國際併購來實現。可以說,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推動,海外併購已經成為國家戰略的一部分。而如何能夠為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提供全面的系統的服務,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因為文化、法律、貨幣等方面的差異,再加上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風雲變化,企業在海外實施併購的過程必然面臨更多的風險。我們國家應該從國家外交層面、國際金融機構支持層面、文化交流層面、法律咨詢層面為企業提供系統的培訓和服務,才能提高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成功力。

  所以,2016年我們必然會看到更多的中國企業發起海外併購,這是中國經濟發展到這一階段的必然選擇。但想強調的是,海外併購風險相對更高,而這一個風險不能單純有企業來扛,政府應該整合社會各界的力量,為企業提供更多的保護! 2016年是海外併購的“加速年”,更希望是海外併購的“保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