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放管服”改革核心是為市場“騰位置”

http://www.CRNTT.com   2016-05-31 07:13:31  


在“放管服”改革的過程中,政府必須樹立“相信市場”的思維模式,摒棄管理當中政府大包大攬、無所不能的做法,自覺尊重市場規律。
  中評社北京5月31日電/當前,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已成為中國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背景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就必須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而“放管服”改革的核心,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政府簡政放權和職能轉變,給市場騰出更多的位置,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

  深圳特區報發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李長安文章表示,近些年來,政府部門緊緊抓住簡政放權這個“牛鼻子”,在減少行政審批、轉變政府職能方面下大功夫。據統計,本屆政府以來,國務院提前超額完成了減少1/3行政審批事項的目標,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95%以上的外商投資項目、98%以上的境外投資項目改為網上備案管理;工商登記由“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前置審批精簡85%。“放管服”改革方面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不僅減少了市場交易的制度性成本,而且為市場主體拓寬了發展的空間。

  但是,由於傳統制度的慣性,“大政府、小市場”的格局仍未得到徹底改變,政府與市場的邊界不清、政府對市場干預過多等問題,仍是當前阻礙市鋤制充分發揮功效的最大障礙。簡政放權還不到位,簡了又增、明減暗增問題比較突出。例如國務院督查組最近在調研中就發現,有的地方審批手續繁瑣複雜、審批時間過長,致使企業錯失投資機會;一些政府部門和公共服務部門指定服務和不合理收費,給企業增加負擔;一些地方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及創新創業政策落實不到位,不僅使政府承諾的事項失信於民,也使企業對政府的扶持政策產生懷疑。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信息發布機制不暢通,宣傳不到位,導致不少企業都不知道究竟有啥優惠政策以及怎麼申請、去哪申請。

  如果說上述行為是給市場拓展空間設置了障礙的話,那麼政府人為地對市場直接干預的行為,則在很大程度上壓縮了企業活動的空間,對市場產生了“擠出效應”。例如當前中國政府投資在全社會投資中主導作用仍十分明顯,相比之下民間資本卻顯得比較被動;在處理國有“僵屍企業”過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保護主義思想嚴重,不重改革光是補貼,浪費大量寶貴的資源,等等。

  文章指出,判斷“放管服”改革成效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要看是不是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是不是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市場的活力。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加快政府“放管服”改革的步伐,給市場騰出更大的發展空間。應通過政府自身的改革,進一步劃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明確哪些歸政府管,哪些應該由市場決定。

  特別需要提出的是,在“放管服”改革的過程中,政府必須樹立“相信市場”的思維模式,摒棄管理當中政府大包大攬、無所不能的做法,自覺尊重市場規律。只有如此,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才能充分發揮出來,而政府自身的改革也才能真正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