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專論:日本為何成為諾貝爾獎大國?

http://www.CRNTT.com   2016-10-29 00:09:34  


 
  日本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不僅僅體現在穩定的社會結構方面,同時也體現在社會寬容度方面。日本每年舉行各種各樣的科學創新比賽,一些科技創新發明令人啞然失笑,但即便如此,沒有人公然嘲笑科技發明者。正是社會的包容性和對科學研究失敗的寬容度,使得日本科學家可以在沒有任何條條框框的情況下從事科技發明。可是,反觀一些國家在科學研究領域存在數不清的條條框框,少數國家甚至專門制定反對偽科學的法律,將一些似乎違背自然科學規律的發明創造稱之為偽科學。從表面上來看,這樣的科研環境似乎有利於維護科學界的聲譽,有利於避免出現大規模的科技詐騙犯罪活動,但是,由於科學技術評判的標準掌握在少數科學家手中,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好惡對科技發明成果作出主觀判斷,這就使得中國的科技發明不僅承擔巨大的科技風險,同時還要承擔巨大的政治風險和社會道德風險。許多科學家之所以謹小慎微,不敢越雷池半步,就是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的異想天開招致科學界口誅筆伐,他們害怕自己的所謂異端邪說成為科學界的笑柄。在缺乏寬容的社會環境中,要想取得實質性突破幾乎是不可能的。許多科學家只能在現有科學技術研究領域,小心翼翼地進行實驗,並且根據自己的試驗數據撰寫學術論文。可以這樣說,如果人為地限制科學家的思想,把科學家的一些背離現有科學理論的觀點稱之為偽科學,那麼,將會導致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自我束縛,將會使科學技術研究變成一個高風險的活動。

  科學技術研究分為基礎性研究和實用性研究,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基礎性研究和實用性研究的界限是非常模糊的。許多過去的基礎性研究,後來被廣泛應用,而許多實用性的研究卻逐漸地總結出了新的理論。因此,在科學研究領域應當打破禁區,允許科學家為自己的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科學研究領域自由地翱翔。假如人為地進行科學研究分工,把基礎科學研究交給高等院校,把實用性科學研究交給企業,那麼,有可能會導致中國的基礎性科學研究和實用性科學研究相互脫節,有可能使科學技術研究變成自我封閉的堡壘。科學研究必須是開放的,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到實用性,同時也要考慮的基礎性。許多科技發明可遇而不可求,只有鼓勵科學家徹底打破基礎性科學研究和實用性科學研究之間的界限,在科學研究領域大膽實驗,才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

  日本許多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在工作中從事實用型研究,從表面上來看,他們的研究和諾貝爾獎風馬牛不相及,但是,由於他們的實用性研究解決了理論上的難題,或者實用性研究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從而使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在科學技術研究領域,應當鼓勵科學家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主動地打破禁區,從事無障礙科學研究工作,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跨學科研究的過程中獲得科研成果,也只有這樣才能在現有科學分類的基礎上,發現被科學家遺忘的角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