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台獨”民意對撞 如何化解?

http://www.CRNTT.com   2016-11-08 00:28:06  


 
  台灣民意的“民粹”化背後當然不乏政治力的操作。“台獨”群體對於“一中”的抹黑,對於“台獨”理論體系的建構與論證,對於統派團體及認同“九二共識”政黨的無縫隙打壓,能發聲、願發聲、敢發聲的只剩下“民粹化”的“台獨”言論。“不沉默”的“台獨”群體,代表著台灣地區“沉默的大多數”。但不可否認的是,台灣民意在“統獨”問題上仍然有著整體泛綠化的趨勢,而這種民意的整體泛綠化事實上也構成了台灣民意“民粹化”的社會基礎。過去台灣民眾引以為傲的經濟奇迹,以及由此對大陸的經濟社會優勢,隨著中國大陸的高速發展而喪失。在兩岸經濟、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差距出現反轉後,台灣民眾過去對於中國大陸的優越感喪失,與大陸的距離差轉變為一種彷徨感和被剝奪感,從而演化出“脫中”的情緒。由此導致的結果,要麼是對“統獨”、認同等問題產生冷漠,投入“小確幸”之中,要麼將這種情緒宣泄至對島內泛藍政治勢力和中國大陸,最終為“台獨”勢力所利用。兩岸民意的直接對撞,侵蝕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也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當性在“民粹”攻訐下屢遭質疑和挑戰。如果說過去兩岸糾葛的主體,是兩岸的公權力機構,那麼現在兩岸糾葛的主體,已經裹入了兩岸的民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面臨的輿論環境和社會環境空前堪憂!

  兩岸“心和平”的“洪荒之力”  “九二共識”與“憲政體制”的再平衡

  蔡英文執政三個月以來,“台獨”氛圍空前濃厚,“台獨”喧囂空前高漲。過去大陸一直秉持“台獨政客”與“台灣民眾”的二分法,在“後2016”時代遭遇到挑戰。如何在台灣當局全面打造“台獨”升級版,而兩岸民意直接對撞之時,於夾縫處為兩岸關係可持續性的和平發展創造新機遇,也尋求兩岸在“無共識”情勢下的共存之道,成為在蔡英文執政思路和執政樣態已經基本清晰後,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曾有學者用“原力覺醒”來形容大陸對於台灣印象的反轉。本文無意評價兩岸部分民眾在社交網站上直接對撞的孰是孰非,只是想說明:過去大陸預設的“台獨政客”和“台灣民眾”的二分法需要進行批判性反思。所謂“二分法”,即認為島內主張“台獨”的只是少數的政客,而絕大多數台灣民眾是擁護祖國統一,或至少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二分法”事實上構成了大陸對台政策一條主軸,也是2008年甚至更早時間以來,大陸不斷釋放惠台政策的心理預設。然而,從“太陽花學運”到“九合一選舉”再到2016年政黨輪替,繼而是蔡英文執政三個月以來的島內新變局,“二分法”在事實面前遭受到嚴峻的挑戰!應當清醒地看到,台灣的民意並不是鐵板一塊,其中亦有分合,支持統一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者有之,主張維持現狀者有之,鼓吹“台獨”者亦不在少數,並不能一概而論。即便是在選舉或者“公民投票”中所體現的民意,事實上也只是統計學意義上的“多數”,與真正的民意可能相去千里。因此,對於二分法應當辯證看待,而非自我麻痹式地固執堅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