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與智者對話:俞新天的家國情懷

http://www.CRNTT.com   2017-01-13 00:27:17  


 
  有邊疆情結的俞新天選擇了條件極為艱苦的內蒙古,這段社會磨煉,讓她刻骨銘心,永遠難忘。俞新天歷經火車、汽車三四天的長途跋涉,最後來到了內蒙古錫林郭勒。據俞新天介紹,牧區錫林郭勒面積有一個江蘇省大,但人口只有十七萬。俞新天被分到了《錫林郭勒日報》當記者,當時的採訪環境之艱苦,是現在所不能想像的。尤其是鄉鎮以下的地方,幾乎是方圓百里不見人的大草原,馬匹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很多蒙古族的女記者都不會騎馬,也不願意去那麼遠的地方從事辛苦的採訪。但天生好強的俞新天卻主動提出:“男記者能做的事情,我也能做。”就這樣,從未騎過馬的小女子,第一次下鄉釆訪,從公社借來了一匹馬,當即騎了起來。30里、50里,路程一點點往上加。俞新天經常因為騎馬時間太長,下馬後腿疼的連路都走不動。

  飲食生活習慣也是很多人到那很難適應的一部分,且不說無法吃到大米,就連麵食都非常少。俞新天回憶說,每一個月只有4斤白麵粉,其他的全是粗糧。她開玩笑地說,在內蒙古那段時間幾乎把全國各種粗糧都吃了個遍。至於蔬菜水果對他們來說更是奢侈品,最多在地窖里藏有一些土豆、胡蘿蔔、白菜,但每年到四五月幾乎就沒菜了。她說,當地的牧民們一天只吃一頓飯,早上起來喝些奶茶,吃點油炸點心奶酪。只有到了晚上放牧回來以後,才會燒一頓晚餐。有時候是麵條,有時候是黃油餅,或者有時候會煮一大鍋羊肉。當然他們外出採訪的時候,只要看見蒙古包,就可以進去喝茶,吃點心,牧民們也都非常熱情。

  錫林郭勒的冬天零下40度,下鄉採訪時,即使戴皮帽,穿皮衣皮褲,騎在馬上渾身被凍麻無知覺,冷風一吹,臉上常常長出好大的泡,就像開水燙過一般。晚上睡在由幾層氊子做成的蒙古包內,熱情的牧民們也會給她們蓋上幾層羊毛被子,把火爐燒旺,但到半夜火爐就滅了。等到她們醒來的時候,臉上都結上了冰霜。

  對於一個從大城市出來的姑娘,這段生活是真正的歷練。她開始了解到了什麼叫邊疆,什麼叫少數民族,什麼叫農村和牧區。基層幹部和人民給俞新天很多教育,讓她認識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她對人生和社會有了獨立思考,她認為我們的國家還需要繼續變化,社會主義應當給人民帶來更多的幸福。

  六年後,因為父母年高病重,俞新天不得不從內蒙古調到了離家近一點的高郵縣委宣傳部,繼續做新聞報道工作。後來文革結束,恢復了高考。俞新天準備參加研究生考試,當時很多人都覺得她做新聞記者做得不錯,建議她報考新聞專業。但她心中早已有了明確的想法。她說,我想要考一個對我們國家發展有幫助的專業,而且是可以通過自己的獨立思想發揮影響力和作用的。於是,俞新天報考了華東師範大學的世界現代史專業。因為當時華東師大學還沒有授予學位的權利,所以她又到復旦大學參加了考試和答辯,最後拿下了復旦大學的碩士學位證書。從此她進入了學術殿堂。俞新天說,她的許多夢想已經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已見成效,個人也在此過程中成長成熟。祖國的統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目標輝煌。她將永遠在追夢的路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