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蘇進強論王道文化是兩岸關係活水

http://www.CRNTT.com   2017-01-24 00:12:49  


 
  王道精神是兩岸共同的文化資產

  “王道”是中國獨有的傳統思想,也是全球華人、兩岸共同的文化資產。“王道”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洪範》中,中國人立國之道不是以殺人取得勝利的手段,講究的是修德睦鄰、近悅遠來,讓鄰國心悅誠服,不發動戰爭而獲得和平。

  先秦時期最早倡導王道思想的是孟子。孟子身處戰國亂世,百家學說雜遝紛呈的時代,一生與當時社會的功利主義戰鬥。他認為,一國之君治理國家必須施行“仁義”之道,而不能使用“武利”之道,也就是治國必須行王道,而不能行霸道。

  王道精神的第一個重點是分享而不是獨佔,是眾樂樂而不是獨樂樂的生活態度,是具有相當程度的民主精神;其次是不忍人之心,孟子說:“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所以孟子的“王道”,就是先王之道,先王是以道德統率天下,因此,孟子認為所有的統治都要以道德與仁義為基礎,來貫徹治國理念,如此才能夠明“義利之辨”,才能與“霸道”有所區別。一個國家若施行王道,帝王若以道德仁義為統治基礎,則不論國之大小,都無懼鄰國的強大與欺凌,也不會有侵略征伐之事的發生,國家才能夠長治久安。孟子這種思想的影響,隨著儒家在中國歷史上取得獨尊地位而益形彰明,中國歷朝歷代大多以武力取得政權,改朝換代之際,征戮殺伐在所難免,但在取得天下後,去少有侵略鄰國友邦的舉措,反而是鄰國因仰慕中華文化之名遠來朝聖,中國必饋以豐厚賞賜,令其畏威懷德,心悅而誠服。

  “王道”是柔軟善巧,“霸道”則是剛強粗暴,王道的宗旨在使百姓安身立命、安居樂業。王道思想是在太平盛世維持“國家安全”與國際關係穩定的重要基石,只有施行王道,才能夠讓百姓休養生息,讓國家倉廩豐實。“王道”精神就是“仁義之道”的政道精神,在過去歷史上,只要中國具有足夠自信,足以影響國際視聽,王道精神便能發揮風行草偃的教化之功,成為普世的價值;孟子所舉的文王七十里而得天下的例子,便是因為人心歸向,王道彰顯所致。

  但是在帝制時代,孟子的思想也挑戰了帝王的權威,限制了帝王的權力,“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革命思想,便是其中最遭帝王所忌者,事實上,孟子是以民、社稷、君三者的功能與影響而論,並不是評斷其地位高下,在孟子看來,有道與無道會使國君與土谷之神,因而變置更替,在國家的治理上,只有人民是不能失去的,人民是立國之本,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失民心者必然失天下,以這種民胞物與、推己及人之心看待人民,其實蘊藏著博愛平等的無私精神。但也因為此種論述挑戰了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導致部分帝王無法接受孟子思想,對其加以抵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