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融合發展七大關係與建議

http://www.CRNTT.com   2018-01-23 00:20:20  


 
  從縱向維度說,兩岸融合發展在理論上分為五個層面,按其難度從低到高來排列,依次是:經濟融合、社會融合、文化融合、精神融合和政治融合。當然,這五個層次的融合意涵只是在理論上的劃分,就目前的政策來看,中央僅僅在推動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尚未上升到文化融合層面的高度,更談不上精神和政治層面的融合。但從未來發展的角度看,提升至文化融合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從必要性角度看,兩岸文化融合對於增進台灣同胞的一個中國認同具有重要意義,且台灣屬於資本主義體系,受西方文化的洗禮和薰陶比較多,與大陸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文化存在很大差異,這些差異不僅體現在意識形態領域,而且體現在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非意識形態領域,其都需要通過融合發展來縮小。從可能性的角度看,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共享中華文化,這是兩岸文化融合的基礎。儘管兩岸隔海分治近70年,但兩岸同文同種、血脈相連,在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實現文化融合是完全可能的。但鑒於推進融合發展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大陸目前並未提出“文化融合”這一概念。筆者注意到,有學者認為,兩岸沒有必要進行文化融合,因為兩岸同屬中華文化,本來文化就是融合的,這種說辭的問題在於只看到兩岸文化的同質面而忽視了異質面。兩岸文化之所以要融合,是因為兩岸文化在本質上是同質性文化,如果是異質性文化,那就不存在文化融合的問題了,只存在相互借鑒和學習的問題;但兩岸文化也非完全相同,否則也不會在生活方式、制度選擇和價值判斷等方面存在重大分歧。所以兩岸文化融合是在同質性基礎上的差異彌合,只有如此,才能逐步實現精神融合以及“心靈契合”。

  至於政治融合,僅僅是一個理論上的概念,筆者認為,這不僅不可能實現,而且與“一國兩制”的基本精神相衝突。兩岸分屬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體系,政治體制存在巨大差異,台灣屬於西式自由民主體制,大陸屬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體制,短期內難以實現兩種制度的調和。台灣民眾習慣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生活方式,很難接受大陸的社會主義政治生活;反之大陸也一樣。所以,未來通過“一國兩制”的安排使兩種異質性制度在一個國家內和諧共存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兩岸不存在政治融合問題。

  通過上述橫向與縱向兩個維度的分析,我們不難找到融合發展在目前所處的方位及未來的拓展空間所在。簡言之,在橫向維度上,目前融合發展僅僅是大陸主導的單向融合發展;在縱向維度上,僅僅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至於今後是否拓展或何時拓展到其他領域,則取決於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工作成效和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基本情勢。

  九、結論與工作建議

  中央提出融合發展的政策,不是隨心所欲的選擇,而是針對馬英九主政時期兩岸互動交流的局限而做出的政策調整。雖然十九大報告沒有直接使用“融合發展”字眼,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央淡化或不重視融合發展政策;正如十九大報告雖沒有直接將“港獨”字樣寫入報告,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央不反對“港獨”或者反對“港獨”的力度有所減弱。毫無疑問,融合發展是習近平對台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大陸對台工作的基本方向。為更好地落實十九大報告關於融合發展的工作部署,針對目前大陸涉台研究界在融合發展理念和政策討論上存在的問題,現提出如下三項工作建議:

  第一,建議中央儘早對融合發展的含義作出清晰解釋。眾所周知,同一概念,在不同語境下的含義有所不同,要準確界定某個概念的確切含義就必須結合具體語境、場合來把握。⑪我們要準確理解“融合發展”的含義,一是要結合馬英九主政期間兩岸交流過程中出現的局限,二是要結合1979年大陸提出和平統一方針以來的實施情況及時代背景,三是要結合中央對台政策的延續性與變動性。鑒於目前研究界出現的關於“融合發展”、“同等待遇”等概念的多元理解,建議中央儘早通過相關文件作出集中統一的解釋,以平息概念紛爭,更好地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