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黃錦輝語中評:香港科研界備受鼓舞

http://www.CRNTT.com   2018-05-23 00:36:58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中評社 蘭忠偉攝)
 
  中評社:科創已經成為深圳的一張“活名片”,您認為香港與深圳在發展科技創新方面,存在哪些異同?

  黃錦輝:剛剛提到,香港要抓緊上游產業,量產時,在中下游我們就應該交給深圳或者是大灣區。深圳現在30%的GDP都是在高新產業,但是深圳主要還是偏向初創板塊。未來四五年,我們的內需還是存在的,但是內需不是永遠存在的。過去五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增加至82.7萬億,年均增長7.1%,佔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靠內需拉動,待內需逐漸飽和之後,我們必須要開闊市場,而國際市場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大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能夠站穩腳跟,但是深圳大多數都是初創企業以及中小企,在內需還存在時,這類企業能夠站穩腳跟;一旦內需下降,中小企一樣面臨走出去的需要。我認為現在中小企並沒有這樣的能力,香港能做的,就是幫助這類企業走出去,這就是香港的獨特之處。

  中評社:內地在發展科技創新方面取了一定成果之後,香港才開始推動科技創新發展,是否為時已晚?

  黃錦輝:兩地的科創定位是不一樣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的輕工很蓬勃,占了香港GDP的很大比例。但是在80年代初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沒地沒人,這就導致香港的工業經濟模式出現問題,開始轉型,從第二工業轉化到第三工業。在那一段時間,香港處於“去工業化”階段,造成了香港工業真空,沒人力、沒技術、沒經驗,這是不健康的。

  在2015年11月份,創新科技局成立之後,楊局長提出九個發展方向,其中一個就是“再工業化”,試圖將一些工業轉移回香港,但是香港的工業已經離開了三十年,要回來需要花大力氣,現在只過了兩三年,是沒辦法將這些工業轉移回來的。除此之外,我們也應該清楚,所謂的“再工業化”並不是30年前的工業,比如塑膠花這類傳統加工生產,我們現在所講的“再工業化”,不是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而是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r)。

  比如,蘋果手機的生產都是在墨西哥或者是中國,美國本土只負責上游產業,就是最高端和尖端的發明設計,香港要做的,就是這樣一個定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