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建宗:大灣區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新增長點

http://www.CRNTT.com   2018-05-27 00:09:24  


張建宗等一眾嘉賓出席大灣區研究發展基金啟動儀式(中評社 蘭忠偉攝)
 
  “我們明白不少青年憂慮香港與大灣區以至其他內地地區的地緣距離,因為‘不想離香港太遠’而對於到內地發展卻步。其實,粵港兩地位處同根同脈的嶺南地區,地域相近,語言互通,人緣相親。現時單在廣東省長期居住、工作及升學的香港人已達51萬人。”張建宗說。

  他表示,隨著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蓮塘/香園圍口岸等跨境基建相繼落成,珠三角地區能成為“一小時生活圈”,而成熟完善的交通網絡將進一步利便民眾在整個灣區內尋找最合適的工作機會,突破個別城市經濟結構的限制。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在去年公布的便利措施,容許在內地就業的港澳人士繳存住房公積金,讓他們在繳存基數、繳存比例、辦理流程,以及提取個人住房公積金、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等方面,可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待遇。如港澳人士離開內地回香港或澳門定居,亦可提取住房公積金賬戶的餘額,有助他們作長遠計劃,實現自身發展。

  張建宗指出,日常生活方面,中國鐵路總公司已在不同省市多個港人購、取票流量較大的火車站,設置了可識讀回鄉證的自動售、取票設備,省卻以往要在櫃台排隊辦理手續的時間。可見無論在交通基建或就業福利方面,香港和內地政府為港人在內地工作和生活提供具體的便利措施,讓港人把握國家發展帶來的機遇。
 
  他亦認為,香港青年頭腦靈活、具國際視野,是發展新興產業尤其是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產業的強大生力軍。大灣區其中一大重點工作,就是粵港澳攜手共同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特區政府的二○一八/一九《財政預算案》已預留200億港元用作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第一階段發展,包括土地平整、基礎設施、上蓋建設及早期營運等,以早日貫通創科產業的上、中、下游。

  本月十四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回信予24名在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強調促進香港同內地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發揮內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優勢,為香港和內地經濟發展、民生改善作出貢獻。國家科技部、財政部根據習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在本月十四日發布《關於鼓勵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參與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組織實施的若干規定(試行)》,就國家科研項目經費過境香港使用、科研儀器設備入境關稅優惠等問題已基本解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已對香港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港澳夥伴實驗室直接給予支持,並在試點基礎上,對國家科技計劃直接資助港澳科研活動作出總體制度安排。香港在內地設立的科研機構都已享受到支持科技創新的進口稅收政策。下一步將支持香港科研人員深入參與國家科技計劃,有序擴大和深化內地與香港科技合作。

  張建宗說,至於文化創意產業,香港與其他大灣區城市的地緣、文化相近,在創意產業方面有很大合作發展空間。為支持青年人在香港以至內地創業,特區政府已成立三億元“青年發展基金”,並組織多間獲基金資助的非政府機構到訪深圳市創業基地,希望透過這類活動鼓勵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創業。我們期盼有志創業的香港年輕人能善用大灣區的產業基礎,發揮創新思維,大展宏圖。

  展望未來,張建宗表示,國家即將頒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為大灣區的未來發展勾劃出藍圖。大灣區建設將為香港推動產業多元化創造有利條件,我們亦會爭取為港人在大灣區更多便利,為香港的青年帶來新機遇、新選擇。

  “我相信香港的青年,如果能夠多加了解大灣區,定必能感受到當中帶來的便利與機遇。正所謂“耳聞不如目見”,我鼓勵年青人多到大灣區不同地方走走,按自己的興趣和志願,在不同領域發掘新機遇,拓展自身事業的同時,貢獻國家和香港。”張建宗說。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