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兩岸哪種方式統一 都需要過渡安排

http://www.CRNTT.com   2018-09-23 00:11:38  


 
  和平統一的空間與時間都在壓縮,武統又不是當前最佳選項,那還有甚麼可以選擇?夾縫中看來就衹剩下超軍事手段了。其實蔡英文上台後大陸早已啟動了對台超軍事手段,如減縮觀光客、外交制裁、軍事威懾、推出惠台31項政策爭取台灣民心等都是,衹是因為有美國親台政策的對沖,這些手段到目前尚未發揮太大功效。進一步的超軍事手段,如網絡戰、電子戰、點穴戰等又離攤牌太近,不到關鍵時刻,大陸應不會使用。

  理性思考,我們或許應該嚴肅地問:還剩多少和平統一的空間與時間?

  三、理性思辨:“一國兩制”的適用問題

  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兩岸未來還有實施“一國兩制”的可能嗎?原始設計的“一國兩制”衹是一種形式上的統一,實質上兩岸現狀沒有太多變更。這是一種過渡的政治安排,終極還是會走向一國一制。在“一國兩制”之下,大陸曾承諾不派軍隊、不派人、不徵稅、司法自主、原來的政經社會制度皆可保留……,台灣現況大抵不變。台灣自然也要付出相當代價,需要交出主權表徵明顯的外交與國防大權。當然,這衹是個提議,詳細內容與條件都可以坐下來談。

  (一)蔣經國錯失了機遇

  “一國兩制”其實是一套非常有創意,又能和平解決兩岸對峙的政治方案,如果蔣經國當年能接招,那最終談出來的內涵可能比原提議的要好出更多。所以如此說,是因為當年兩岸經濟實力相去不遠,大陸需要台灣的資金,也需要台灣這塊戰略寶地。雖然陸美建交,台灣外交處境逆轉,但那衹是美國聯中抗蘇的權宜之計,由於自覺虧欠台灣,美國實質上還是支持台灣的,雙方國際處境並不像表面上落差那麼大。如果當時能經由談判,達成和平協議,不排除鄧小平會做更多讓步,譬如多劃一兩個省份讓台灣管轄,給蔣經國安排適當的政治位子,甚至政治符號的處理都可以大幅妥協。可惜限於自身的經驗與格局,蔣經國沒能抓住難得的時代機遇。

  “一國兩制”提出時,台灣經濟比剛走出文革的大陸好許多,GDP差不多是大陸的45%,因此台灣人看到葉九條裡說,台灣日後如有經濟困難可以請北京中央補助,都覺得十分好笑。而國府當時雖外交受挫,但還是認為自己才是正統中央政府,自己的制度較優,無意和大陸在“一國兩制”下統一。

  分離主義在台灣大行其道後,“兩制”不再重要,“一國”反而成了問題。兩岸多年的代表權之爭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主權之爭。這種分離意識的抬頭,正是綠黨始終不肯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原則”;藍黨堅持要在“九二共識”之後,加上“一中各表”的根本原因。正因為台灣社會的質變,再加上經濟實力江河日下,如今的GDP衹佔大陸的4.5%,現在再來談“一國兩制”,與當年的時代背景已完全不同,台灣已經沒有討價還價的籌碼了,所以如果大陸還願意給,台灣就應額手稱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