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兩岸裂痕、博弈與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20-05-16 00:02:26  


 
  第一,兩岸關係在未來4年乃至更長時間將處於下行階段或者說下行週期,其主要表現是兩岸關係逐漸趨冷,兩岸交流合作的流量逐漸收縮。雖然,兩岸經過40年的發展融合,已經形成了高度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但是對於民進黨這樣一個追求“台獨”的政黨而言,它希望儘可能擺脫大陸的引力,為此,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聯繫逐步脫鉤屬於民進黨當局的一種藍圖和想像。這是民進黨當局為抗拒兩岸統一而尋求的兩岸之間的一種物理隔離方式。幾十年來,兩岸關係有鬥爭、有合作;有交流、有對抗,總體看一直呈起伏波動式的曲線發展趨勢。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到90年代中期,兩岸關係發展處於上升期、熱絡期;從90年代中期,特別是從李登輝提出“特殊兩國論”到2008年陳水扁下台,屬於兩岸關係的鬥爭期;經歷了2008年到2016年的兩岸關係高速發展的大交流大合作上升期後,2016年民進黨上台後兩岸關係再次掉頭向下,進入交流冷卻期、鬥爭摩擦期。民進黨當局在2019年底強行通過所謂“反滲透法”就是為兩岸關係的刹車而準備的。衹要民進黨不下台,也就是說至少在2024年政黨輪替前,這一趨勢都難以改變。當然,民進黨推動兩岸物理隔離或脫離接觸政策,活生生撕裂兩岸之間的經濟社會聯繫,其可能的結果就是兩岸脫離需要付出巨大的經濟社會代價。這一可以預期的代價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民進黨的兩岸脫離政策形成牽制和反彈。 

  第二,中近期兩岸關係中的高風險點。在兩岸關係下行期或鬥爭激化期,兩岸之間的鬥爭、對抗將會常態化。在這一時期,兩岸關係將長期處於高危環境之下,極易形成或引爆兩岸關係重大危機。從歷史經驗的角度看,極易引爆兩岸危機的關鍵風險點有兩個:一個是美台關係的突破;另一個是民進黨當局搞“法理台獨”。眾所周知,20世紀90年代中期那場台海危機的爆發,就是由於美國允許台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訪美而引發。2018年美國通過了《台灣旅行法》為民進黨當局各級政治人物訪問美國打開了大門。如果未來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或相當級別的政治人物訪問美國,將意味著美台政治關係的突破,兩岸關係極有可能重蹈20世紀90年代中期那場台海危機的覆轍。此外,美國近期通過的“台北法案”意在國際空間問題上幫助台灣當局,如果美國與台灣當局聯手在國際組織或國際空間問題上嚴重破壞了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演變出重大危機的風險也是極高的。“法理台獨”一直是潛在挑戰兩岸關係穩定,引發兩岸關係危機的重大政治隱患。通過2020年台灣地區選舉,民進黨幾乎全面掌控了台灣地區行政立法司法權力,在缺乏島內其他黨派有力制衡的情況下,民進黨通過“修憲”、“制憲”、“釋憲”、“立法”、“修法”等方式改變島內現行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相關法律規定,推動“法理台獨”的條件已經具備。“法理台獨”對於島內“台獨分子”的政治誘惑力越來越強烈。特別是在知名頑固激進“台獨分子”游錫堃任島內民意機構負責人的情況下,“法理台獨”的風險在未來4年將居高不下。

  除上述兩種情況外,兩岸關係中偶發性的擦槍走火引發重大危機的風險也在升高。例如,類似之前台灣軍方在澎湖海域的所謂“導彈誤射”事件;或民進黨當局故意在大陸軍機軍艦繞島巡航中製造偶發衝突或摩擦等突發事件。一旦危機管控不當,都有可能引發重大台海安全危機。

  第三,關於當前兩岸關係中甚囂塵上的民粹情緒。毋庸諱言,當前兩岸關係中的民粹情緒已經到了“壯志饑餐胡虜肉”地步。這種情緒的確對兩岸關係的惡化有著相當大的推動作用。但到今天為止,決定政治問題的依然是憑藉實力而不是民粹情緒。解決台灣問題這樣的政治問題更需要靠實力,靠物質基礎,靠理性判斷。兩岸關係的解決最終還是需要回到實力層面或物質層面。缺乏實力為基礎的民粹情緒都是內部虛火,形不成積極有效的外部效果。如果激情或民粹情緒可以解決問題,或統一或“台獨”,台灣問題都不會拖延到今天。無論島內泛綠民粹多麼仇恨大陸、反對大陸,但這種民粹情緒終究擋不住兩岸走向統一的歷史車輪。儘管民進黨善於利用民粹在島內政治中爭奪政治權力,但是島內民粹卻不可能幫助民進黨實現“台獨”的目標,因為與日益崛起強大的大陸相比,民進黨當局根本就不具備那個實力。

  兩岸關係需要理性,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偏激民粹在輿論方面的負面影響,讓兩岸關係回到理性空間之下進行處理。民粹情緒的消退和理性回歸主導地位,有利於避免兩岸關係出現重大危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