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登及語中評:中美對抗多數國家觀望避險

http://www.CRNTT.com   2020-08-31 00:06:49  


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中評社 黃筱筠攝)
 
  最近輿論頗多認為中美衝突持續升高,兩岸可能發生戰爭?

  張登及引用“中華民意研究學會”最新民調報告,民調提到大陸會不會在緊張情勢對台使用武力,不同意跟非常不同意加起來有將近六成;認為兩岸近期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如何?不可能加上完全不可能大約八成。可見目前客觀上台海是美中矛盾突出部,但台灣大多數民眾都認為不可能發生戰爭。

  他引述民調說,但是對於兩岸若發生衝突,民調又顯示四成八願意上戰場,與大約十年前相比,以前願意“上戰場”大約是三成,現在確實有所提高。但願意作戰卻又有信心不會兩岸不會衝突,關鍵是有一個問題問“美國會不會派兵來台?”有六成受訪者認為美國會出兵,可見民意對於兩岸的安全感主要不是來自人們願意參戰,而是樂觀預期“美國出兵”。同時,民調中 35%受訪者認同要增加台灣自己的戰力,25%認為要跟美國緊密靠近,28%的人認為要改善兩岸關係,都少於期待美國出兵,而民調也認為ECFA利大於弊的有四成,認為不好只有兩成,蔡英文施政滿意度達到六成七,不滿意只有兩成,認為兩岸關係不太好七成多,但近半數又認可ECFA,這些矛盾情形都同時存在,所以民意走向是動態且存在矛盾的。

  關於馬英九日前提到“首戰即終戰”的說法,張登及回答分析,這是國防研究院報告早先提到的概念。其實到底兩岸開戰會有什麼狀況,會有很大的偶然性。目前兩岸實力對比懸殊,美國第一時間若觀望,勝算當然在大陸方面。“首戰即終戰”要拿到檯面上來說,那就是“速戰速決”,持久戰會對大陸產生嚴重破壞,不會是中國大陸對台軍事想定,這也是客觀上理解,但是能否做到,取決於美國在首戰會不會支援,如果不支援首戰那就是終戰。

  張登及說,但美國歷來採取“戰略模糊”,特朗普最近還說,“到時候就會知道。”美國若現在講明了,就是揭開底牌,可能對台灣是給了一張空白支票,對美國也不利。所以台灣雖然站在“戰略突出部”,又是“印太模範生”,但是美方還是會畫出一條根據自己利益的動態底線。目前特朗普“當選”就是底線,如果兩岸有衝撞作為能為當選加分自然好,但美方也不希望戰爭爆發,“台灣也不能衝出美國所畫的底線”。

  他說,特朗普若民調上升,對華政策反而可能趨向緩和,如果特朗普民調高,可能不會這樣激烈反中。關於美國選情,他認為雖前一、兩個星期,特朗普與拜登民調有拉近,但有些民調顯示這兩天民調又拉開了,而且“戰場州”、“搖擺州”特朗普跟拜登的距離並沒有改善。若特朗普勝算有風險,對中政策會向衝突加碼,最可能加碼台灣,效果最明確,因為其他國家會避險。就像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受訪說的,他們跟美國觀念接近,但是希望不要選邊,也說希望美中都不要逼迫東盟國家。

  張登及認為,中美兩強目前看起來都不希望真的爆發戰爭,中國大陸甚至把底牌攤在桌上,中美高層目前也保持某些接觸,包括還在審視第一階段中美貿易的進行。中國不會希望周邊有事,美國一直挑釁,北京現在會有的回應就是用軍演“畫線”。

  張登及提到,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酈英傑日前到金門參加823砲戰紀念,還有台灣陸軍官兵訪問AIT,就是高度象徵性,明白說台美軍事關係很緊密,雖然法理上不是軍事同盟,但等於是“隱性同盟”。但目前這些象徵性行動,中國大陸都在保持“戰略定力”。規律目前是華府一直在刺激,北京會反彈,但是不滑向戰爭。這樣“鬥而不破”的形勢,對特朗普也有幫助。

  他認為,美國也知道中國大陸的底牌,除非穿制服的美軍進駐台灣,或是台灣明白觸及到“反分裂國家法”的預定條件,否則大陸目前就是“保持戰略定力”。而美方可能會增加在台海的軍事動作頻率,增加新的軍購案,或是有更高階的官員互訪或進行雙邊視訊,且是在特朗普選前,這些作為會持續增加。因為這樣,中國大陸的對應措施可能也會增加,然後又增加特朗普聲勢。這中間可能會有不預期接觸的衝突風險,因為雙方都在紅線上跳舞。特朗普若連任之後,戲劇性的東西可能會減少,會認真盤點損益。美國對中國施壓是繼續,但不需要戲劇化,“高顏質”的動作或許就不會再經常發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