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黃大慧:後安倍時代日本政局與中日關係走勢

http://www.CRNTT.com   2020-10-19 00:07:04  


 
  黄大慧指出,在外交方面,菅義偉也將繼承安倍政權的外交和安全政策。與在外交領域長袖善舞的安倍晉三相比,菅義偉外交經驗不足,能力有限,這是他的短板。因此,很可能在外交上會仰賴安倍的支持,或者說受制於後者。

  與歷屆自民黨政權一樣,菅義偉政權的外交政策也將以日美關係為基軸。但在強化日美同盟關係和推進“印太構想”的同時,也會注重與中國等鄰國構建比較穩定的關係。菅義偉在總裁選舉時,就表示反對“亞洲版北約”,不贊成構築“對華包圍圈”。由此可見,菅義偉政權很可能更加重視“對美外交與對華外交的平衡”,在這一點上,與福田康夫內閣的“共鳴外交”——強化日美同盟並推進亞洲外交頗有相似之處。當然,在中美戰略競爭加劇背景之下,菅義偉政權如何在中美之間維持平衡將變得更加困難。

  另外,與高舉“價值觀外交”旗幟的安倍晉三不同,更加務實的菅義偉也有可能在外交上淡化意識形態色彩。

  展望“後安倍時代”中日關係走勢,黄大慧说,首先應回顧安倍時代的中日關係。安倍時代的中日關係,分為前期惡化和後期改善兩個階段。日本的對華政策也分為前後兩個階段,不能割裂起來看待。整體而言,安倍時代的日本對華政策,以“制衡”為主,“對衝”為輔。在前一階段,日本配合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攜美制華”,致使中日關係嚴重惡化;在後一階段,日本基於現實利益考量,鑒於美國亞太政策的變化,被迫調整對華政策,從“競爭轉向協調”,從而為中日關係改善創造了條件。當然,絕不能忽視中國在中日關係重回正軌中所發揮的塑造和引領作用。

  進入“後安倍時代”,中日關係或將延續目前的發展勢頭,因為促使中日關係重回正軌的因素短期內不會發生明顯變化。但長遠看,中日關係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不容樂觀,這是因為中日國力消長帶來的結構性矛盾短期內難以消解,中日關係中的領土、歷史、台灣等因素只是暫時處於管控或擱置狀態,中日關係的社會和民意基礎相當薄弱,以及中美戰略競爭長期化的影響等。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