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應保九二共識及戰略模糊

http://www.CRNTT.com   2021-05-06 00:01:34  


 
  從後來的兩岸關係發展來看,最重要的是有客觀需要,就是這種模糊對雙方都有用,在現實中也管用。前面所說的對“內涵”的“不表”在處理方式上實際上就是保留一定灰色地帶、暫時脫敏的戰略模糊,2000年後以“九二共識”這四個字作為雙方“共同政治基礎”的正式表述,則是一種指代性模糊,開始時可以給剛上台執政的民進黨當局在兩岸政策上解套並能夠使用(即可用此代表“一個中國”),之後則成為台灣方面與大陸進行政治互動的基礎,它是一種政策宣示方面的戰略模糊。

  因此,“九二共識”的戰略模糊是兩個層次的模糊:1992年在“內涵”問題處理上由“不表”所形成的戰略模糊和2000年以“九二共識”作為政策代名詞的戰略模糊。通觀從1992年至今的兩岸關係歷程,“九二共識”不僅是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接觸商談的基礎,而且是後來兩岸政治互動交往的“共同政治基礎”。正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上世紀90年代的幾年裡兩岸雙方舉行的事務性商談得以順利進行,並曾達成過多個協議,推動了兩岸關係的發展。在後來的兩岸互動中,衹要(雙方)承認和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好,就有發展,就能“春暖花開”;衹要(一方——其實僅僅是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壞,就退步,就衹會“寒意料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過的,“‘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之錨”,“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也正如兩岸不少學者指出的,“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通關密碼”。而所謂能夠好,其實是因為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同時保持了“戰略模糊”,是那個“戰略模糊”在充分發揮著其調節與整合功能;它不僅說明雙方有高度政治互信,而且政治互信可以採取高度默契的形式。但現在,清晰化趨勢在相當程度上映射了兩岸關係的現實,由於民進黨當局始終不承認“九二共識”,並採取對抗性兩岸政策,兩岸關係高度緊張、深度惡化,是“形勢更加複雜嚴峻”;雙方既沒有起碼的政治互信,也沒有能夠進行對話交流的氣氛。受此影響,如果對“九二共識”的清晰化趨勢再進一步擴大,它是否不再保留戰略模糊的功能,甚至也沒有必要再留存自己那四個字呢?換言之,乾脆直接使用“一個中國原則”或“兩岸一中”就行了,何必去費事呢?

  二、“九二共識”清晰化的原因

  前面說過,“九二共識”本來的特有功能是戰略模糊,但近來之所以被清晰化,是因為出現了原本不曾想到的情況:在台灣那邊,無論是民進黨方面還是國民黨內部都出現了否定和遠離“九二共識”“兩點論”的趨勢,兩黨的大陸政策都朝著(跟這兩點)相反的方向變化。民進黨方面不承認一中,拒絕統一選項,根本否定“九二共識”;國民黨內除了洪秀柱等人以外基本上不提統一,也不再多提一中了,並開始出現消解或解構“九二共識”的動向。

  (一)民進黨方面。“九二共識”在1992年國民黨執政時達成,但這個名詞的正式提出則是在2000年陳水扁上台執政之際。當時陳水扁就職講話提出了“四不一沒有”,對“九二共識”曾一度鬆口,但很快在李登輝指使下被時任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出面阻止。這之後,陳水扁妄稱“不存在九二共識,衹存在九二精神”,“所謂的九二共識,就是沒有共識的共識”等等,而其推動“法理台獨”的言行則更直接否定了“九二共識”。長期以來,民進黨內對“九二共識”的立場是普遍不予承認和拒絕接受,甚至對這四個字視如禁區。2016年5月,蔡英文在就職講話中對“九二共識”採取了兜圈子的閃躲動作,改稱“九二歷史事實”等措辭,實際上仍拒不承認“九二共識”。〔8〕最過分的是,在香港“修例風波”期間,蔡英文故意把“九二共識”說成是“一國兩制”,嚴重誤導民眾和混淆視聽,欲藉機將之打入冷宮。2020年5月,蔡再度連任後則對“九二共識”隻字不提,繼續頑固維持其原有立場。總的來看,民進黨對“九二共識”的兩點都不接受,採取全盤否定態度,對“九二共識”這個詞也是一直不認可、也不接受的。不久前,綠營主要媒體《自由時報》在顯著位置發表一個社論,題目為“九二從來無共識,井水河水兩不犯”,這頗能說明綠營整體對“九二共識”的態度和立場。〔9〕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