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汪毅夫:舊報舊聞裡的兩岸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21-12-07 00:06:53  


《台灣日日新報》1909年8月25日剪影  陳冬挺提供
  中評社北京12月7日電(作者 汪毅夫)《台灣日日新報》1909年8月25日以《拔乎其萃》為題報道:“此次閩省姚提學考取拔貢,首場揭曉。台灣人入彀者,一為鹿港蔡中翰穀元令郎,取列泉州府晉江縣(學)第一名拔貢,一為同地施捷修孝廉菼次公子,取列晉江縣學第二名拔貢生,一為台南安平徐明經元卓少君徐屏山,取列漳州府龍溪縣學第一名拔貢。諸三子者,家學淵源,梓喬濟美。或在禾島執教鞭,或在榕城肄業師範,俱皆出類之英。奚愧空群之目,不日優榜再發。科名佳話,洵足為台島增光。”這條舊報舊聞故事多,容我一一道來。

  故事一:1909年的拔貢考試
  
  1905年,清廷下了一道“罷廢科舉”的詔令:“自丙午(1906)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鄉試和會試分別是考取舉人和進士的考試,歲試和科試分別是對在學生員即秀才的年度考試和資格考試(獲取參加鄉試資格的考試)。從歲試、科試、鄉試到會試,也就是從秀才、舉人到進士的進階考試一律叫停,古老的科舉制度便刹了車。然而,“罷廢科舉”的詔令并未叫停拔貢考試,刹車後還有慣性呢。拔貢是五貢(拔貢、歲貢、優貢、恩貢 、副貢)之一,歲貢、優貢和恩貢的選拔依據是在學考試的名次,副貢(鄉試副榜舉人)根據的則是鄉試名次,拔貢考試則是專門舉辦的考試。拔貢考試本是從秀才選拔貢生之一途,歲試、科試、鄉試停止後則是唯一的從秀才到貢生的考選進階之途。拔貢每十二年凡一舉,逢酉年而行之。1909年為己酉年,福建提學(又稱提學使。1905年清廷裁撤各省提督學政,改設各省提學使)姚文倬又忙起來了。他到全省各地主持拔貢考試,第一場便是考取泉、漳二府的拔貢。1909年的拔貢考試,全國各省的提學和秀才(包括在福建進學的台灣秀才)都有點忙。

  故事二:台胞回籍考取功名的榮耀
  
  我在中國評論新聞網寫過《台胞漳州進學記》,講了邱緝臣“壯猶首試,旋貢成均”(成均指國子監,貢成均即貢於成均,當了貢生也)的故事。邱緝臣是台灣嘉義縣人,1895年被迫離台回籍,以壯歲之齡(36歲)從考取秀才的“童生試”勝出,取得秀才的功名,接著又取得貢生功名。取得功名是光宗耀祖、榮及家人鄉人的事。上記《台灣日日新報》的舊報舊聞裡,又有台胞回籍考試的若幹科名佳話:1.“鹿港蔡中翰穀元令郎”、鹿港“施捷修孝廉菼次公子”、“台南安平徐明經元卓少君徐屏山“,都是1895年“割台禍起”後離台回籍,先考取進學資格、亦即考取秀才功名,又於1905年“罷廢科舉”後參加最後一次拔貢考試(1909),考取貢生功名的幸運者;2.“鹿港蔡中翰穀元令郎,考列泉州府晉江縣(學)第一名拔貢”,蔡穀元是台灣進士蔡德輝之子,本人是清光緒乙酉科(1885)拔貢,及蔡穀元“令郎”考取“泉州府晉江縣(學)第一名拔貢”,老蔡家又添了“貢元”和“父子拔貢”兩樁科名佳話;3.“台南安平徐明經元卓少君徐屏山考列漳州府龍溪縣(學)第一名拔貢”,明經是貢生的別稱。這樣,老徐家也添了兩樁科名佳話:“徐明經元卓”與其“少君徐屏山”是“父子貢生”,徐屏山則是“貢元”。

  故事三:在台灣“保護良民”的好人

  “施捷修孝廉菼”即施藻修。1888年彰化發生“倡亂圍城”的施九鍛案時,他是彰化縣學廩生。時任彰化縣學教諭的周莘仲於事件發生後冒險“自城西南隅縋而下”,面勸倡亂者,事後又阻止官軍進攻二十四莊居民的過激行為。周莘仲為“保護良民”而被誣通匪,施藻修也涉嫌同案、涉嫌“徇隱庇匪”而遭清廷下令“斥革拿辦”。這位在台灣保護良民的好人,在閩、台兩地官、紳、民的保護下終於避禍脫險,回籍後還中為舉人,其“次公子”在1909年當了拔貢,人咸謂好人善報也。

  (作者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