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徐博東:中共對台方針政策發展脈絡

http://www.CRNTT.com   2008-12-10 00:32:33  


 
  (二)“胡四點”——新世紀中共對台工作的新思維、新政策、新發展。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紀初,台灣政局和兩岸關係發生了很大變化。

  (1)在李登輝主政的中後期,台灣當局逐步拋棄了一個中國的原則立場。1995年4月,李登輝拋出“李六條”,全面拒絕了“江八點”提出的推動兩岸關係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誠懇呼籲; 6月,李登輝訪美,在康乃爾大學發表演講,大肆鼓吹“中華民國在台灣”,宣稱要“盡全力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戰”,把近些年來在國際上製造“兩個中國”的分裂活動推向了最高峰,從而引發了中美關係的倒退和第三次“台海危機”;及至1999年7月,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徹底暴露了他的“台獨”真面目,再次掀起軒然大波,釀成了第四次“台海危機”,同時也一手破壞了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的訪台行程。

  (2)2000年3月,標舉“台獨黨綱”的民進黨在台灣“大選”中以微弱多數勝選,取代國民黨成為台灣政壇的執政黨。面對島內政局發生新的變化,中共認為:“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趨勢沒有改變,國際上普遍承認一個中國的基本框架是穩固的”,“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仍然是台灣民意的主流。因此,民進黨執政八年來,儘管陳水扁頑固堅持“台獨”立場,違背其上台之初的“四不一沒有”承諾,悍然提出“一邊一國論”,推動“去中國化”、“公投入憲”、“終統”、“正名制憲”、“入聯公投”等等,推動“法理台獨”,不斷挑戰“一個中國”,挑釁大陸,製造台海緊張局勢,但中共領導人在各種不同的場合,仍一再重申,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和江澤民同志提出的“八項主張”不變。

  不過,自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一中全會產生了以胡錦濤總書記為核心的第四代新的領導班子後,面對“台獨”勢力的猖狂挑釁、兩岸關係日趨嚴峻的新形勢,中共對台工作更加靈活務實,更加成熟自信,提出了許多新思維、新政策、新做法,在調整中不斷創新和發展。 

  2005年3月4日,胡錦濤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的民革、台盟、台聯界委員時,發表了重要講話,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提出了四點意見(即“胡四點”):

  第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

  第二,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

  第三,貫徹寄希望於台灣同胞的方針決不改變;

  第四,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

  這四個“決不”,從戰略高度準確地把握了台海局勢及其變化,充分表明了中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分裂活動的堅定立場,顯示了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前景的真誠願望,貫穿了“以人為本”、真心實意為台灣民衆謀福利的深情厚意,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務實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新思路,成為繼“江八點”之後在今後一個時期指導對台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隨後,在3月14日召開的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上,又以高票通過了醞釀多年的、專門針對台灣問題制定的第一部重要法律——《反分裂國家法》。該法的出台,把黨的一系列對台方針政策提高到法律的層次,具有了更大的權威性和強制性,開創了“依法遏獨”的新階段。

  “胡四點”提出和《反分裂國家法》的制定與頒布,及其後所推動實施的一系列配套措施,顯示出中共新一屆領導班子對台工作的新特點:即所謂“軟的更軟,硬的更硬”;顯示出中共新一屆領導班子處理台灣問題愈加充滿“自信”,而這種“自信”不是憑空而來的,它來自於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國家綜合實力的大幅提升,來自於對國際形勢和台灣政情、社情的準確把握。其貫徹實施三年來,對指導對台工作、遏制“台獨”冒險、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2005年4、5月間,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等相繼對大陸進行了歷史性的訪問;新的黨際交流平台——“國共論壇”建立;面對“台獨”的猖狂挑釁,中共採取了“促美遏獨”、“聯藍反獨”的正確策略,建立起了國際國內“反獨遏獨統一戰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我所用,一次次成功地挫敗了陳水扁的“台獨”冒險,終於通過2008年3月“大選”,把頑固堅持“台獨”的民進黨趕下了台,實現了台灣政壇的再次政黨輪替,拆除了危害台海和平的“火藥桶”的引信,“台獨”勢力遭受重創,促成了兩岸關係歷史性的轉折。 

  近幾年來,面對新的形勢,中共還刻意淡化“和平統一”的一貫政策宣示,適時提出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思維。

  早在2005年4月首次“胡連會”後,即共同發表了題為《兩岸和平發展願景》的會談新聞公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