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時代呼喚大編輯

http://www.CRNTT.com   2009-01-04 09:37:34  


孔子是中華文化的“大編輯”
  中評社北京1月4日電/《人民日報》今天登出劉偉見的文章:“時代呼喚大編輯”。文章表示,回顧中外歷史,但凡文化出現高度發展與繁榮,必也是大編輯輩出的時候。文章内容如下:

  亞裡士多德對古希臘文化,與其說是開風氣之先者,毋寧說是古希臘文化的集大成者與西方文化的開創者。孔子,删《詩經》、作《春秋》,序《周易》,同樣也是當時傳統文化的最大的總結者、傳承者與開創者,盡管他自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這些大思想家是當之無愧的大編輯。

  大編輯總是文化大發展與大繁榮的促進者。所謂大編輯者,是有別於普通編輯、高級編輯的。普通編輯,可以校文字之對錯、查語句之是非,順邏輯之關聯。高一個層級的編輯,在文字上超越了僅僅糾錯的範圍,上升到文字之妙用,如古人所稱“一字師”。當年臧克家先生改毛澤東同志《沁園春·雪》。“原馳臘象”將“蠟”改成“臘”,深得嘉許。高級編輯不止於在文字之妙用,其對篇章之結構、氣韵,應當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達到能從文品觀人品的境界。

  而所謂大編輯,則是開宗風,導風潮,育才俊,還要“自開風氣不為師”。他一定是站在一定的歷史文化的高度,對時代精神的培育、時代價值的構築,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所以“五四”以來,如早期的陳獨秀、李大釗辦《新青年》,毛澤東辦《湘江評論》,以及後來的鄒韜奮、王雲五等,對於新文化之甄別引進、國故文化之批判傳承,功莫大焉。

  我以為,大編輯的產生在目前時機已經成熟。首先,大編輯的產生需要大時代的契機。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了大編輯的良好機遇。而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與手握文化權力的編輯也是大相攸關的。在改革開放30年、建國近60年中,湧現出了像黃濤這樣的優秀編輯代表。在新的歷史契機上,需要編輯繼往開來,催生和培育更多能代表時代精神的作品。任何時代的輝煌,最終都會體現到文化價值的衡量上,文化成功是一個時代價值的最高體現。而大編輯對於文化的生產,起著極重要的作用。當年,魯迅的文章經瞿秋白編輯後,遂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的佳話。所以對一個文化工作者而言,應當抓住這個時代的契機,成為一個時代文化的建構者。

  其次,大編輯的成就需要大事素材。很多偉大的作品與大事有著天然的聯系。而大事的出現,既考驗我們的民族智慧,也給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轉向、價值建構,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以2008年為例,這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編輯的大事素材很多。年初50年未遇的大冰雪災害,在廣大軍民同心協力下,保證了全國人民在冰雪中過一個溫暖年、平安年。這一筆精神財富還未及深入總結,又發生了“藏獨”衝擊奧運火炬傳遞。西藏歷史被嚴重歪曲,歷史真相亟須澄清,也使我們對自己的國際形象定位有所觀照。緊接著的汶川大地震,更是湧現出了無數的感人事跡,全國上下萬衆一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大災之後,奧運會成功舉辦了,這大大地振奮了民族的士氣。百年中國,從來也沒有受到過如此的聚焦與贊譽。而隨之而來的三鹿奶粉事件,又引起我們關於企業責任的思考與追問。年底全球經濟危機的蔓延,更需要我們進一步增強共度時艱的自信心。這一系列的大事處理與應對,是我們時代的精神財富,也是編輯的最好素材。

  最後,民族複興呼喚大編輯為民族價值觀科學建構作出貢獻。古言多難興邦,是指一個民族歷經磨難、堅強不屈,從而愈挫愈奮,凝聚成一股偉大的力量來促進民族的複興。如果說大災害的發生是一部最生動的民族精神、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人道主義的素材的話,那麼編輯,則是要通過自己的雙手與智慧把這些素材轉換成不朽的文字與作品。當前,科學發展觀的倡行,對我們形成國家、社會組織、個人的科學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反省機制與校正機制,也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指明了發展的方向。編輯作為文化產品的關鍵環節,對於新時期民族價值觀的科學建構將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時代呼喚著大編輯的出現。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