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教育 GDP主義及其後果

http://www.CRNTT.com   2009-01-20 17:20:18  


 
            教育家首先應是教育家

  除少數有特殊定位的孔子學院外,大多數孔子學院定位為語言教育。這種定位使人不解。語言教育是市場決定的。就像中國人學英文。為什麼那麼多的中國人學英文,是因為英文對人們的利益的相關性。換一句話說,中國人學英文并不是美國和英國政府推動的結果。

  這也同樣表現在中文學習上。中國的崛起和對各國相關性的增加本來就已經促成人們學習中文的巨大動力。在孔子學院之前,各國尤其是西方各國,學習中文的學生人數一直在增長。除了在很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很難說孔子學院在鼓勵人們學中文方面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可以說,孔子學院項目的產生更多的是教育部門的GDP主義精神,而非專業精神。人們很難看到這個項目中所隱含著的專業精神。追求軟力量不能盲目,而必須具有專業精神。

  從專業精神的角度來看,類如成立一個孔子基金會要比遍地開花的孔子學院要有效得多。如果說今天的孔子學院側重的是毫無實際效果的遍地撒錢,孔子基金會可以成為培養各國中國問題精英從而是傳播中國文化的有效方法。

  教育部門為什麼追求教育GDP?首先是因為從教育主管部門到各類學校校長,其身份最主要的是官員,或者說他(她)們追求的是官員身份,而非專業教育家。在任何國家,教育部門是最講求專業精神的,但在中國看不到。

  其次是中國實際上的教育產業化。盡管并沒有明文的教育產業化的國家政策,但教育部門實際追求的就是產業化。一旦產業化,GDP主義就會馬上產生效應,因為在這裡,教育“利潤”變得相關了。

  為了錢,教育部門要不向社會(學生家長)要錢、要不向政府部門要錢(各種變相的教育財政和補貼)、要不向銀行要錢(借債)。無論哪一項,錢的數量是最重要的。升級和擴招也不可避免,因為它帶來巨大的量。

  沒有任何國家的大學是分行政級別的。大學重視的是教育質量、人才的培養、學術的聲望和社會的尊重。這些在其他國家最為重要的品質,中國的大學是不去追求的。大學校長們熱衷於追求的就是官職。

  教育家追求官職勢必造成種種惡果。中國的教育改革就要從去官職開始。現實地說,要學校尤其是大學去政治化可能一時三刻還是很困難。不過,去行政化則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就是說,大學校長們還是可以是任命的,但必須去掉他們的行政級別。

  教育家應當首先是教育家,而非其他。教育不改革,國家就毫無希望。從民國時代的“教育救國”到改革開放以後的“科教興國”的種種口號都說明了這個道理。但嚴酷的現實是,差不多已經過了一個世紀,中國的教育還是遠離人們的期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