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能簡單給季羨林貼“複古倒退”標簽

http://www.CRNTT.com   2009-02-11 08:55:22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我們常說愛這愛那,但是用什麼來愛呢?愛的繁體字是“愛”,正是告訴我們,要用心去愛,而不是虛情假意地去愛。再比如,我們現在提倡“以人為本”,但是這個“人”怎麼解釋呢?在儒學看來,不能單純講“人”是什麼,還要講什麼是“人”。所以,孔子說“仁者,人也”,因為只有具備仁愛之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也才能用心去愛人,所以孔、孟、荀都強調“仁者愛人”!對於這些問題,只有讀原著、看經典,結合繁體字和文言上下文意,才能清晰明了。非此,則只能是道聽途說或郢書燕說。

  當然,“季四點”也不是沒有問題,比如“古文今譯是毀滅中華文化的方式”一點就值得商榷。因為,中國古代經典經歷了一個“經→傳→注→疏”的詮釋過程,在現代大多數人對經典冷淡和生疏的情況下,淺顯方便的“譯”,尤其是譯文和原文對照的“譯”,未嘗不是一種引導人們了解和接近經典的方式。或許在將來,中國經典還會發展成為一套“經→傳→注→疏→譯”的詮釋方式——不僅要“古文今譯”,還要“中文西譯”,借以推動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季四點”容易很容易被人誤解為“複古倒退”,比如“漢字簡化及拼音化是歧途”就難免被人理解為恢復繁體字和正反切注音方式,而“振興國學須從娃娃抓起”則難免被人理解為“強迫兒童讀經”。實際上,“非此即彼”本身就不是中國文化的思維方式。為什麼不考慮“繁簡並用、文白並行”的雙軌制呢?比如,完全可以加大語文教材中文言文尤其是經典的比例。課文原是繁體字的則繁體之,原是簡體字的則簡體之。今人的學術著作,應允許在自願的基礎上使用繁體字印刷出版。在一些民間活動、文化活動、華人活動中,應允許使用繁體字,等等。這樣做完全可以使人們做到“識繁用簡、讀文寫白”,使傳統和現代有機融合在一起。

(作者王達三,北京學者 )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