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李鐘琴:蔣經國功過一百年

http://www.CRNTT.com   2009-04-14 09:36:25  


 
  其實這只是“為政的小道而非大道”。作為一個政權的首腦,與其到難民家中流下幾滴眼淚,不如將精力和時間花在如何改良制度上,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觀察蔣經國此時的所做所為,充其量只是一個“守成庸主”的形象,與大政治家無緣,更與偉人無緣。

  而江南命案的發生,使蔣經國認識到,他在當代的名譽聲望,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因江南命案而受到毀滅性的破壞,不僅連“守成庸主”的地位也丟了,弄不好還會被後世戴上一頂“獨裁暴君”的帽子,在歷史上甚至會淪為一個陰險小人的角色。而且,他數十年的“親民秀”,他的接班人計劃,也隨著暗殺江南的槍聲徹底破產了。

  他一定陷入深深的苦悶之中。

  蔣經國早年有在上海整治金融秩序、“打老虎”的經歷,他對國民黨的貪腐和黑暗應該有深刻認識。而且,國民黨一黨專政之時,黨內的政治鬥爭比多黨制國家黨派間的鬥爭更殘酷、更血腥。所以,他到了晚年,在傳位於子的努力破滅之後,可能認識到,與其將權力交給國民黨內的某個人,還不如還權於民,讓人民自己去選擇領導人。

  人在沒得到權力之時,是非常希望得到民主權利的;但他一旦掌握了權力,便熱衷於鞏固權力、享用權力,極力剝奪別人的權利。

  蔣經國是聰明人,他非常明白專制制度的弊端,也非常明白民主制度的好處。蔣氏父子是親美的,美國的民主政治制度,不可能不對他們形成影響。所以說,蔣氏父子與一般的獨裁者又有所區別。有人曾說,蔣介石是“獨裁無膽,民主無量”。蔣經國也是“獨裁無膽”,有別於其父的是,他“民主有量”。

  蔣氏父子經營台灣,一個極易被人忽略然而又極為重要的措施,是“封閉‘中央’,開放地方”,即蔣氏父子掌握最高權力不動搖,但允許在基層搞民主選舉。這一舉措,極大激活了地方的民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地方官員只對上級負責不對人民負責的惡政,同時,也使民眾進一步發展民主制度的訴求日益高漲。進入七十年代,台灣的民主運動此起彼伏,對蔣氏父子的獨裁統治形成了有力的挑戰。1977年的《美麗島》事件,雖然被蔣經國鎮壓下去,但蔣經國已經不敢對施明德等民主人士大開殺戒了,他要求法院“不得判任何人死刑”。

  美國人也不喜歡蔣氏父子搞專制,對其日益疏遠,最終與之斷絕關係。所以在江南命案調查中,美國人對蔣家一點情面也不留。美國人的態度,也對蔣經國造成了強大的壓力。

  在蔣經國生命之火即將熄滅之時,他毅然決定還權於民,讓人民來選擇他的接班人。

  江南事件一年之後,1986年3月,蔣經國下令成立“政治革新小組”,開始研究政治體制改革問題。當年9月,蔣經國表示將要解除實行38年的解嚴令,並開放黨禁,開放報禁。此言一出,令台灣民眾如久旱之逢甘霖。那些多年來堅持不懈為爭取民主權利而鬥爭的人士,迫不及待地於9月28日在台北圓山飯店集會,宣布成立民主進步黨,即後來用選票打敗國民黨成為台灣執政黨的“民進黨”。

  這可嚇壞了那些滿腦子專制思維的國民黨大員,情治部門的負責人還向蔣經國呈上了一份抓人名單。但蔣經國沒有批准,他對幕僚們說:“使用權力容易,難就難在曉得什麼時候不去用它。”

  10月10日,蔣經國在慶祝“雙十節”大會上發表講話,表示要對歷史、對十億同胞、對全體華僑有個交待。隨後指示立法院對“人民團體組織法”、“選舉罷免法”、“國家安全法”進行修訂,盡快完成立法程序,開啟台灣民主憲政之門。

  次年7月15日,台澎金馬地區長達38年的“戒嚴”宣布解除,人民可以自由組黨、自由辦報辦刊,台灣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蔣經國也由此而完成了由獨夫到偉人的跨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