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張亞中:我的兩岸統合七大夢想

http://www.CRNTT.com   2009-04-20 00:15:41  


馬英九主政下的兩岸關係,仍存隱憂。
 
    台灣缺乏強化兩岸認同的主張與行動

  在馬英九主政下的兩岸關係,目前台灣僅有兩種主流聲音:

  一是“兩岸關係物質化”,即台灣方面僅願意多談經貿、金融,但是僅限一般技術性的互動,不存在著新功能主義所稱的“擴溢”(spill over)可能,在文化、社會的交流上仍持保守態度,並以商業收益做為交流的思考。

  二是“強化台灣主體性”。“兩岸關係物質化”固然有助於兩岸良性互動,但是並不必然能夠加強兩岸的認同鞏固,有時可能反而會更加深兩岸認同的分歧,而“強化台灣主體性”的論述,固然有其歷史因素的背景,也有政治選擇的需要,但是,這兩種主流論述匯流將極有可能讓兩岸在心理認同上逐漸愈來愈遠。

  一個最顯著的例子就是,雖然已經由海基會與海協達成觀光客來台等四項協定,但是兩岸的認同差距卻沒有減緩的跡象。這顯示出,只有經貿交流,並不一定能夠為兩岸建立共同的重疊認同。今(2009)年開始,台灣內部又將開始選舉,“強化台灣主體性”也必定又將是個被朝野政黨拿來凸顯“愛台灣”的說詞,因而使得兩岸的認同差距有再加大的可能。 

  對於政治有基本認識的人應該都瞭解,如果兩岸之間缺少了共同“認同”,兩岸關係的發展不可能是平穩的,兩岸未來的政治統合也將是緣木求魚。兩岸認同愈折裂,未來要付出的成本就愈大。兩岸統合學會就是希望從民間立場,為如何促使兩岸人民強化彼此對於同屬中國,同為中國人的認同而努力。這項神聖的工作具有兩方面的功能:一是在台灣目前僅有的“兩岸關係物質化”與“台灣主體性”兩種聲音以外,開拓另一種主流的訴求,簡單地說,就是將追求“共同認同”發展成為兩岸的一股重要聲音;另一則是具體提出未來工作方向,呼籲與影響兩岸政府透過制度性的安排,促使兩岸人民強化彼此對於同屬中國、同為中國人的認同,讓兩岸認同得以依循此一方向以獲得強化與鞏固。

  如果兩岸和平框架是未來兩岸的骨幹,那麼兩岸認同就是兩岸的血肉,唯有認同強化鞏固,兩岸和平框架才能穩固。沒有共同的認同,所有目前的物質性交流,都有可能成為鏡花水月。擴而大之,華人社會何嘗不也是如此,如果彼此永遠只是停留在血緣與文化上的認同,中華民族不能算是走向統合,也無法發揮中華民族對於全球貢獻的集體力量。再則,兩岸統合與華人統合兩者也存在著共生與相輔相成的關係,兩岸認同的鞏固有助於全球華人認同的強化,而全球華人認同的強化,又有利於兩岸未來的政治統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