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徐友漁:五四,先民主再愛國

http://www.CRNTT.com   2009-05-03 09:34:30  


 
  在民間,民族主義表現為強烈的排外情緒,有人把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等同於反西方,尤其是反美,並且把民族主義的鼓噪和商業化考慮密切結合起來。這方面的一個典型是1996年出版的《中國可以說不》,該書的主題是:美國人不但邪惡,而且愚蠢。作者說:“我敢於下這樣的武論:大多數中國高中學生對美國歷史文化知識的了解比美國大學生還要多得多。同樣,其他領域中對美國的了解也可能優於美國青年……事實上,美國青年一代墮落的跡象,在吸毒、性愛和電子遊戲機背後,已經顯現出被人類文明拋棄的端倪。”此書的最大特點是不負責任,進行狂熱的煽動,比如作者放言台灣問題,不滿意於現行方針“堅持和平解決……不承諾放棄武力”,而主張“小打不如大打,晚打不如早打”。

  當代中國的民族主義表現出來的一個突出特征就是粗鄙性和虛偽性。有的大學生上街遊行積極,往美國大使館扔石頭起勁,但同時考“托福”和GRE也積極,打破頭地拼命要辦簽證去美國。一個北京大學的女生,洋洋自得於當美國總統克林頓訪問該校時她起身提自以為刁難的問題,企圖使美國總統難堪,但過了幾年之後,她又洋洋自得嫁給了美國人,漂洋過海去了美國定居,生的小孩當然是美國國籍。

  有學者認為,對民族主義情緒應警惕,因為民族主義在現代中國起的作用是負面多於正面,有一篇題為《現代中國民族主義的誤區》的文章在總結歸納近現代的歷史事實之後說,民族主義的負面效應表現在,第一,在為民族解放運動提供推動力和為國家提供凝聚力的同時,往往又拒斥、壓抑自由主義;第二,在反對帝國主義的壓迫和侵略的同時,又和排外主義相聯繫;第三,它常常導致認同對象的錯置:它用文化主義代替政治原則,使保衛國家落腳於保衛傳統文化。

  還有人分析民族主義思潮在上世紀90年代興起的深層次原因,認為隨著更深地進入國際社會,西方國家已經從遙遠的模仿對象變成現實的競爭者,利益衝突頻繁發生;與此同時,由屈辱的歷史和長期貧困所窒息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迅速復甦。在題為《匯入世界主流文明》的文章中,作者認為,當今世界一些最旗幟鮮明堅持民族主義的國家往往也就是最抗拒現代化的主流文明的國家,有的甚至也就是當今世界上最落後的國家。因此,中國應自覺地選擇世界主流文明,自覺地融入其中,而不是另尋他路。

  在當代,民族主義的表現和傳播與現代通信手段的聯繫非常密切。在2003年,主要由於中日關係中的問題,出現了一輪民族主義浪潮,由於有關言論基本上都是發布在互聯網上,所以國內和海外發明了一個新詞:“網絡民族主義”。在2008年,因為奧運火炬在法國傳遞受到干擾和衝擊而在國內爆發了一場抵制“家樂福”的運動,網絡和手機在傳遞信息、召集人群等方面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一小批學院派知識分子開始提倡一種“自由主義的民族主義”,特征是把愛國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並且以憲政民主為前提。這是一種剛露頭的呼聲,但也是更健全、更有希望的主張,它把民族主義的愛國熱情和科學、民主、理性、啟蒙的訴求結合在一起,它和“五四”精神是相通的。

  (作者是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此文原載於《時代周報》,原題:五四運動孿生子 自強和啟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