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國人在台成禁忌話題 兩岸需認同

http://www.CRNTT.com   2009-09-10 00:24:58  


 
  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 

  我推薦大家去讀台大社會系汪宏倫教授於2001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台灣為何要“自找麻煩”?》(收入林佳龍、鄭永年編:《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論文主要分析台灣為什麼老是成為“麻煩製造者”,文中舉了很多具體的例子。基本上我可以這些例子作證,因為我自己也遭遇過類似的情況。

   例如,我第一次遭遇的例子是在1982年。我是在“德國學術交流服務處”(DAAD)獎學金的資助下到德國留學的。我剛到德國沒多久,DAAD就邀請全德國得到這份獎學金的學生到波昂聚會,有大陸人、日本人、韓國人、美國人、英國人等。主持人先致歡迎詞,表示歡迎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自“中華民國”、來自日本、韓國等地的學生。有一個“愛國的”大陸學生當場就抗議主持人提到“中華民國”。當時出席的台灣學生連我只有兩個人,大陸學生卻很多。我沒有抗議,因為我覺得這個舉動很無聊,而且我也不是政治立場那麼鮮明的人。本來我以為事情已經過了,不料在晚宴時,我發現每個餐桌上都有特定的牌子,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韓國”等,可是就沒有“台灣”的牌子,也沒有“中華民國”的牌子。這顯然是大陸學生抗議的結果。我找不到位子,就去問主持人。主持人很尷尬地說:“你跟我坐好了。”我們接受國民黨教育的人原來都是中國民族主義者,可是從那一刻起,台灣意識在我的心中開始萌芽了。 

  汪宏倫的論文裡還舉了很多類似的例子。不可諱言,中共對台灣人做了許多工作,可是只要任何台灣人有過一次類似的經驗,這些工作就是白做了。我碰到很多這樣的例子,去年還有一次經驗。我的一個大陸朋友編了一份《中國儒學》的期刊,向我邀稿,我便寄給他一篇論文。出版前,他將校樣寄給我校對。我發現在作者介紹中,“中央研究院”五個字被打了引號。我將引號劃掉,然後將校樣寄回去,並且附上一張紙條說:“這樣的小動作對兩岸關係沒有任何幫助。”對於這樣的小動作,我已司空見慣,但還是覺得煩得不得了。我同你們交往,你們卻不承認我的單位,而要打個引號。這種感覺就是陳雲林見馬英九時說不出“馬總統”的那種味道,令人很不舒服。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1987年東德的國家領導人何內克(Erich Honecker)訪問西德時,西德政府以他的正式頭銜“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家議會主席”稱呼他,但兩年之後,西德便統一了東德。中共不承認“中華民國”,其實是民族主義作祟,而且這種民族主義是莫名其妙的民族主義,是伴隨著西方的“主權”概念而來的民族主義。中國歷史上並沒有“主權”的概念。“主權”的觀念與民族主義都是西方從十六世紀以後發展出來的。在歐盟出現之後,西方的“主權”概念就開始鬆動了。現在死抱著“主權”概念不放的反而是中國人,簡直莫名其妙。 

  兩岸雖然不直接對抗了 但是根本問題沒有解決

  馬英九不是西德的布朗德(Willy Brandt),不可能有大開大闔的作為。他不是這種人物,也欠缺這樣的客觀條件。大陸有這樣的客觀條件,但有沒有這種人物呢?儘管目前的兩岸情勢緩和下來,不直接對抗了,但問題並未根本改變。

  前年我到汕頭大學開會時,與該校哲學系的師生座談。當時有一個學生問起兩岸關係的問題,我就表示了上述的看法。那年的稍早,在曼谷舉行了一個青少年的運動比賽。各國選手在獲獎時,都將國旗披在身上。獲勝的台灣選手也將“國旗”披在身上,大陸的選手三度衝上台,去搶台灣選手身上的國旗。當時台灣正在選舉,這個事件就被民進黨拿來大作文章。我講了這個例子之後,系主任有點尷尬,連忙說:這不是大陸的政策,是選手的個人行為。我問他,那些選手有沒有受到處罰呢?如果沒有,就表示這種行為是受到鼓勵的。二十多年來,我不時在各種機會表示抗議,但直到去年,我還是碰到這種問題。

  前幾年大陸有18位大學校長來台大訪問,同我們座談。我當面問他們一個問題:為什麼台灣的大學或研究機構舉辦國際會議時,大陸方面會基於“一個中國”的原則而抵制呢?因為我們不斷為這個問題所困擾。例如,我們在“中央研究院”舉辦國際會議時,為了讓大陸學者能出席,我們要發出假的邀請函,編造假議程,讓會議看起來不像國際會議。這與“一個中國”的原則有什麼關係呢?廣州的中山大學舉辦國際會議,難道表示廣東是個獨立的國家嗎?即使根據“一個中國”的原則,台灣大學也可以舉辦國際會議呀!大陸方面的邏輯根本不通。當場沒有一位校長能回答我的問題。直到今天,依然還是這樣。所以,我跟楊教授的看法稍有不同,因為兩岸的基本結構根本沒改變。

  目前兩岸雖然在一些地方相互表示善意,不再直接對抗,但只要基本結構不便,往後還是隨時可能擦槍走火。兩岸關係的基本架構不變,雙方不是會過卑,就是會過亢。張銘清來訪時,台灣就過於輕忽。這導致陳雲林來訪時,台灣方面的反應過度。只要台灣對兩岸關係沒有一個明確的政策,這種結果就無法避免。 

  其實在某些方面,大陸方面也是搖搖擺擺。他們不能正視我剛才提到的那些問題,只能以私下的方式來安撫台灣人的反感。因此,亞中開頭提到的那些數據有什麼奇怪呢?因為我們都自認為是台灣人,我也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啊! 

  剛才楊教授提到,目前在台灣沒有人願意提“一個中國”的原則。為什麼呢?因為“一個中國”這塊牌子已經被大陸方面搞臭了。只要他們不喜歡的事,就說是違背“一個中國”的原則。如果按照大陸的定義,連辦個國際會議都是違背“一個中國”的原則,那麼台灣大多數人都是台獨。難怪台灣人不願意被“一個中國”的原則套住。這個問題若不根本解決,兩岸的統合就非常困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