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特殊東亞觀念 東亞共同體不可缺

http://www.CRNTT.com   2009-10-15 15:18:05  


 
                  民主黨上台改變形勢 

  日本新首相鳩山由紀夫的姓氏“鳩山”,從開始就給“漢字文化圈”的非日本人帶來認知混亂。因為,“鳩”的日文發音是Hato,跟中文的“鴿”是同一發音和同一意義。中文卻有區別。特別在政治世界裡,從來沒有人說“斑鳩”是“和平鴿”,而鳩山首相恰巧就在“鴿派”與“鷹派”之間仿徨的人物。 

  所幸,鳩山上台時節,適逢日本右派最倒黴的時刻,政治、經濟、社會陷入空前混亂,外交也已到處碰壁。小泉以後的自民黨政府首相,從安倍、福田到麻生都不敢再參拜靖國神社,對中國唯唯諾諾,原因是日本已怕再在中國問題上碰鼻子。鳩山的民主黨不僅學了乖,還利用政權轉移來重建中日關係。 

  鳩山上台前已公開保證,新政府內閣不會參拜靖國神社,也不會在外交課題上隨意觸怒鄰國,甚至提出“脫美入亞”的口號,鳩山幾乎成了穿白色西裝的新“鴿派”了。換新執政黨、換新政權,不僅在國內帶來新氣象,也在它最孤立的亞洲,即刻變成雨後天晴,這是日本選民的意外收獲,也是東北亞三國關係突然海闊天空的重大原因。 

  鳩山因此成了三國峰會一顆閃耀明星,還有機會向中韓提出建構“東亞共同體”,以開辟東亞區域合作體系的建議,並以此為基礎要在亞洲擴建另一個“歐洲共同體”或“歐盟”的宏偉計劃。 

  國際間也許少有人認識“鳩山首相”,但在亞洲他卻成了新的風雲人物。 

                   “脫美入亞”的姿態矛盾 

  鳩山的“脫美入亞”主張,充其量只是要“擺脫過分對美的依存”現象,顯示他已認清世界的趨勢,而日本要生存就必須順應時勢,也就是國家利益高於盟友關係的基本訴求。但不熟悉鳩山和民主黨政治主張的人,特別是在華盛頓的政治評論家們,他們感到意外和恐慌。當然,日本從“脫亞入歐”到“脫美入亞”原本就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加上“脫亞入歐”依然是日本人的主流思想,一個非思想家出身的鳩山由紀夫首相,他本身也還理不清這個複雜命題。難怪華盛頓作出的即刻反應是,鳩山可能是個比小澤一郎更危險的“反美”政治家,主要差別是他缺乏小澤的經驗和策略而已。 

  在鳩山心目中,亞洲不僅不再貧窮落後,而且正崛起成為世界新的成長動力,善變的日本當然要停止“脫亞”。但長期“入歐”已使日本人喪失自主思考的能力,而且相信惟有繼續“入歐”,才能給日本帶來無限利益。即使亞洲在招手,它依然不舍得拋棄剩餘的既得利益,因此產生了“親美入亞”左右逢源的思想。 

  鳩山的外交智囊、日本綜合研究所會長寺島實郎,最近在日本最新一期保守綜合月刊《文藝春秋》上撰文,就建議鳩山幹脆把其對外政策核心定位為“親美入亞”。這不是自相矛盾嗎?說明民主黨所謂“脫美入亞”政策,不僅思維混亂而且是雜亂無章。 

                    同床異夢難攜手遠行 

  但不論鳩山是要“脫美”還是要繼續“親美”,不變的目標是要維護日本的國家利益。比如,他建議中日韓構建“東亞共同體”,是要趕搭中國的發展列車;主張以“友愛主義”搞好亞洲國家關係,是要為再“入亞”鋪平道路;引用反省侵略與戰爭罪行的“村山談話”和保證不參拜靖國神社,是要以此化解歷史的恩怨。民主黨政府既要劃清它與自民黨政府的界線,還要在最短期間內改善國內經濟狀態,唯一捷徑就是與新興的經濟大國中國搞好關係,而構建“東亞共同體”便是一座最佳橋梁。 

  亞細安+3原本就是“東亞共同體”的最佳拍檔,但日本的官僚政客,包括鳩山等民主黨人,卻擺脫不了日本傳統的“脫亞”思想,也就是對抗“大中華”的思維,甚至還沉湎於過去冷戰思考方式,堅持要把單純的區域合作組織,裝扮成一個既非根據地理範圍,也非地緣政治來劃分的組織,主張把非東亞範疇內的印度、澳洲和紐西蘭等也納入組織,目的不僅要擴大區域範圍,更大目的還是要平衡中國的影響力,也就是自民黨政府一貫主張的,以“自由與繁榮之弧”或“日美澳印四國聯盟”來包圍中國、牽制中國的戰略。既然同床異夢,以後要“攜手遠行”,當然難矣。 

  在這個全球化時代,成立區域合作組織,像歐盟、像北美自由貿易區,並不茅盾。而且,既然要構建東亞共同體,就必須具備特殊的“東亞觀念”。用舊思維建構新組織,它將淪為沒有願景的空殼子。三國合作關係還需要認真重新規劃。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