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資本主義 一貫具有“反世貿性”

http://www.CRNTT.com   2009-12-02 11:56:59  


歐美國家對貿易保護是無條件的,對“自由貿易”是有條件的。
  中評社香港12月2日訊/香港資深評論員陳群昨天在《大公報》發表文章“資本主義具‘反世貿性’”。作者表示:“當今世界,“世貿神話”同“市場神話”一樣,都取得了全球性意識形態的統治地位。事實上,資本主義的“反世貿性”是一貫的。不可迷信“自由貿易”、WTO等神話,在參與經濟全球化同時,最重要的是開創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文章內容如下:

  最近,有兩個關於“世貿”的消息值得一提:一是在11月8日至15日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上,國家主席胡錦濤、美國總統奧巴馬等各國領袖,都闡述了反對貿易保護的主張;二是11月17日奧巴馬訪華,美媒體出現一種輿論:“中美間的貿易磨擦是一種常態,中國應學會適應”。長期以來,美、歐限制中國出口“輪胎”、“鋼管”、“紡織品”等WTO案,說明即使在經濟危機中,資本主義的“反世貿性”仍表現得十分突出。筆者以為,貿易保護是違反WTO的,並非應“中國學會適應”,而應是“美國學會改變”。當今世界,99%的觀點認為資本主義是“自由貿易的樣板”。這類“世貿神話”同“市場神話”一樣,都取得了全球性意識形態的統治地位。事實上,資本主義的“反世貿性”是一貫的。

           世界有過“自由貿易”嗎?

  按當今世界主流經濟學觀點,市場經濟是以“自由貿易”為特徵的。但博蘭尼、布羅代爾研究了全球經濟貿易史後得出相反的結論:不單是一國或一地區的內部市場交易從來“不具備完全的自由性質”,而且國際市場也從來一樣。所謂“自由貿易”,不過是“自由主義經濟信奉者一廂情願的想像而已”。

  回顧全球貿易史,“自由貿易”只是“偶發性特例”,而“貿易保護”才是常態。貝羅奇以“世貿教條的發源地”——歐洲為例。在19、20世紀這200年中,貿易“相對自由”的時間不過50年,而另外150年,則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天下。貝羅奇證明了一個有趣現象:1890年到1913年歐洲經濟增長最快,卻是“貿易保護主義”全盛時期;相反,1870年到1890年“貿易最自由時期”,正是歐洲“經濟大衰退時期”。美國情況亦然,1870年到1914年,工業增長極為迅速,但採取的卻是“極高的關稅”。相反,20世紀70年代,關稅大幅降低,經濟卻大幅下降,這正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歷史原因。同樣,日本9大商社佔全國進出口總額50%以上,韓國、新加坡和台灣地區等,從“誘導性工業政策”到“出入口補貼”,從“獎勵性信貸”到“價格管制”,從“稅收”到“關稅”,“貿易保護”大大勝於“貿易自由”。當今在WTO上一直存在“是”與“非”兩派觀點,原因恰在此處。

  以美國為例,19世紀以來,美國關稅率之高在發達國家位列前茅,在Smoot Hawley關稅法案實施後的1932年,美國關稅率更上升至59%的新高。雖說此後不斷下降,到20世紀90年代降至4.8%,但其“非關稅保護措施”卻大幅提高,如“自願出口限制”、“多纖維協定”等。歐洲的例子前面已經提到,那麼東方資本主義制度的情況如何呢?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地區等的對外貿易,從來也不是“自由放任的貿易”,戰後這些國家和地區之所以“外貿大幅增長”,基本是“政府種種補貼獎勵政策”所致,並非WTO規則所致。當然,我們也可以舉出另一種案例:反觀經濟相對落後地區,如拉美、南亞、非洲、東南亞等地區,由於受西方殖民主義侵掠,其19至20世紀的貿易政策比歐美要“自由”得多,但這卻是一種“被迫”的“自由貿易”,不僅未給欠發達地區帶來經濟社會發展,反而使它們陷入殖民經濟的深淵。

                       美國成了“反世貿”典型

  現代資本主義給人以主張“自由貿易”的印象,從來不是真正想與別國“自由貿易”,而不過是取得了“經濟強勢”之後的“不平等競爭”。美國里根政府造成的世貿障礙,比其他工業國家高出3倍;克林頓時期口頭大講“自由貿易”,但壓迫墨西哥簽署“不再低價出口西紅柿到美國”的“城下之盟”,直至近日美國對華“輪胎案”的貿易保護……不勝枚舉。美國一位政府發言人講得很坦率:“我們不會完全聽從世貿所定的任何規則,也不會允許世貿強迫我們改變國內的法律”。這段話,代表了現代資本主義“反世貿”的典型立場。

  必須肯定的是,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不參與國際經濟競爭是不行的,不與WTO打交道也是不行的。但這並不等於說,加入了WTO就指望現代資本主義會“忠實遵守”WTO規則,就像我們也同樣不能要求自己不抗爭一樣。因為,對本國的貿易保護與在WTO的鬥爭中取得最大利益,才是世貿的本質特徵。

                        開創自己的發展道路

  筆者認為,WTO在本質上只是一套規管國際貿易的機制,是一套由經濟主宰者和經濟學教條推導出來的理想化規則,而與現實世界的“貿易是否自由”並無必然聯繫。世界貿易史證明,對於資本主義來說,只有當它們的經濟競爭實力足以稱雄世界,或其關貿保護主義足以使任何外貿規則不讓自己吃虧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贊同“自由貿易政策”,才會大力鼓吹“自由貿易論調”。不爭的事實是,任何國際規則,包括WTO,都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唯利是圖、唯我獨尊的本質特徵。

  筆者以為,迄今的世貿史還證明,在過去與現實的國際經濟貿易競爭中,真正的“成功者”從來是少受市場規則或世貿規則約束的國家、集團或商人,而真正的“失敗者”,則是那些在各種競爭中,受到種種約束的弱勢國家或企業。

  要認清資本主義的“反世貿性”,絕不是否定“參與WTO競爭”,而是要打破一種神話——WTO等規則,從來不是“免費的午餐”,更不是發展中國家“理想的階梯”,只是我們“順勢的選擇”。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迷信“自由貿易”、WTO等神話,在參與經濟全球化同時,最重要的是開創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